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献血家庭”十年献万毫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00:21  河北青年报

  

“献血家庭”十年献万毫升

  ■柳立群和儿子都是“铁杆儿”献血志愿者

  12月8日,张家口市一个“献血家庭”获得河北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肯定。20多本《无偿献血证》、6.8万毫升献血量、“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这个家庭十年来献出的血相当于20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

  第一次献血 心里很紧张

  今年9、10月份,全国多地出现“血荒”。几个月前的6月14日,河北张家口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大队成立,柳立群率先报名成为一名无偿献血义工。每逢见亲朋好友,她都会不自觉地念叨起无偿献血的种种好处。大队只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并以自己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经历现身说法,号召和引导更多人踊跃参加献血。

  今年47岁的张家口市市民柳立群是一名下岗职工,她的献血缘起于2000年。那年的一天,柳立群观看了一部反映某乡村因卖血而导致村民感染艾滋病的电视片。艾滋病感染者的挣扎与痛苦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让她猛然间意识到血液安全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

  “从那以后,我就参加了无偿献血。不过说实话,第一次献血时还真是有些紧张。”柳立群说,她很担心抽血的器材是不是一次性的,后来才渐渐放心。

  无偿献血全家“总动员”

  “献血能救别人的生命,索性你也来捐献吧。”在一次献血中,柳立群叫上了丈夫崔玉明。

  “看着自己的血液流进血袋中,想到能去救治别人,还是觉得很自豪。”柳立群说。

  耳闻目睹父母的言行,柳立群的儿子也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中。2006年3月25日是儿子18岁生日,几天后,柳立群带着儿子来到血站让儿子献了第一次血,完成了一项很有现实作用和纪念意义的“成人礼”。随后,上了大学的儿子每年放假回家都要去献血。

  获国家级献血大奖

  2006年,柳立群夫妇成为张家口市首批机采血小板志愿捐献者。柳立群认为,血小板捐出后,身体在几天内就能恢复到采前水平,比献全血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而且两次捐献的间隔时间也就一个多月,这样每年就可以多捐献几次,能去帮助更多人。

  截至目前,柳立群已献血1.5万毫升,崔玉明献血5万多毫升,儿子献血1800毫升,一家三口累计献血量达到6.8万毫升,这几乎是20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以临床用血每个患者需600~800毫升计算,他们相当于为百名患者捐出“救命血”。柳立群说,她和丈夫没有同龄人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她认为这得益于献血带来的新陈代谢。

  如今,有了柳立群一家人的影响,一些亲友们也成为无偿献血的忠实参与者。因为捐献积极、献血量大,2008年,崔玉明和柳立群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评比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

  “家族式献血”值得肯定

  河北省血液中心业务科主任常婴8日表示,河北省血液中心库存目前已恢复常态,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起伏,这得益于市民、学生的踊跃献血。对于柳立群一家三口十年无偿献血,常婴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值得肯定。他表示,目前,国家只是针对个人献血有一定的奖励,对于家族式献血还没有这方面的表彰鼓励政策,但高度肯定与鼓励,“这样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文/本报记者任利 通讯员梁静

  ■供图/通讯员付鸿波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