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响河南的10个细节之十 省委书记给力火了河南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03:59  东方今报

  【2010影响河南的10个细节】之十

  从今年开始,信阳茶叶在信阳毛尖之外,又添了一大成员——“信阳红”。同样遇到机遇的,还有原阳的大米和新郑的大枣。才饮信阳茶,又食原阳米,还送新郑枣。这是业内人士总结的卢展工营销河南“宝贝”顺口溜。

  作为心系民生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充满灵感和创意的品牌营销,让企业和当地政府省下大量的广告费,而其背后蕴含着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

  □今报记者 奚春山/文 袁晓强/图

  大米中的“劳斯莱斯”火了!

  大米到底叫啥名好?千里挑一的困惑眼下摆在了原阳县农科所所长李兴启面前。近两个月来,全国各界人士给原阳大米送来了上千个芳名。

  这些名字有的立意高远、有的时尚新锐,看着都挺好,但太多的选择反倒让李兴启挑花了眼。

  李兴启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热衷于给原阳大米取名,要感谢卢展工书记,正是由于卢书记的给力,原阳大米的名字才成了公众话题。

  原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贺洪强回忆,9月14日,卢展工书记来原阳调研工作,谈到如何给农民增收时,主动提到了原阳农科所研制的太空营养米。太空营养米,来自“神七”运载下来的新一代宇宙米种,口感和营养均好于目前市面上最牛的日本天价大米。

  在李兴启眼里,这个大米品种是大米中的“劳斯莱斯”,应该漂洋过海,成为世界名牌。

  卢展工提出,好米要起个好名,这样品牌就出来了,就能卖个好价钱。对卢展工的意见,李兴启认为切中了要害。2007年,当“太空营养米”杀出重围时,曾给落寞已久的原阳大米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翻身契机。但时隔三年,原阳大米还是竞争不过日本大米。

  李兴启说,因为在名字问题上“捉襟见肘”,影响了品牌建设。他本人曾提议叫航天2号,但是县委书记说这个名字还是围绕航天起的,指向不明,没商业味道,叫起来也不上口,还有人提议叫“原冠”,最后也被否决,大家一讨论,认为这个名字太小气太地域化,不符合做大原阳大米的精神。

  “信阳红”一举“红动中国”

  河南知识产权协会副秘书长李建伟认为,名称是品牌的第一张名片,它能通过文字符号在第一时间向人传达想要表述的信息,它能决定品牌在人心中“存储”的时间。给商品取一个好名字,将为产品顺利完成营销过程、占领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建伟说,同为河南特色农产品,卢书记给起名的“信阳红”,现在发展得红红火火!可见好名字的重要性。

  去年12月27日,履新河南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市调研,在浉河区的一个茶园里,卢书记边走边看边听,听到信阳毛尖产量很小时,他说,绿茶一般一年只采一季,就是春季,并且春季还分雨前茶和明前茶,这个产量很小。夏季茶和秋季茶是不是可以用来做红茶?卢书记的点拨使一直深为信阳毛尖产量小、加工链条短而苦恼的信阳市有关部门人员眼前一亮,开始了“观念一变天地宽”的尝试。

  今年4月13日,当省委书记卢展工和中国茶叶协会主席刘枫到信阳视察,看着红汤透明、闻着清香的红茶时,高兴之余,卢展工给这个“新生命”起了个厚重而响亮的名字——“信阳红”。

  理念变一变 收入翻一番

  今年8月31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见全国31家省区市党报总编辑时,特别向客人们推荐了“信阳红”。他说,信阳毛尖过去是谷雨过后不采茶,夏茶和秋茶基本浪费了,红茶的诞生正好变废为宝。同样的茶叶(信阳红),闲着也是闲着,不采、不利用就浪费了。很多东西,只要理念转变一下,就会有效。

  目前,信阳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已有24家红茶生产企业生产出了“信阳红”,产量已达50万公斤,产值达2亿多元。

  信阳市茶办主任李四海透露:信阳将以“信阳红”的开发生产为引领,迅速掀起夏秋茶、中低档茶叶生产的新高潮,让“信阳红”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茶农人均收益尽快翻番。

  浉河区郝家冲村村民陈常毅种了10多亩茶,他算了笔账,一亩地能打30斤茶,一斤能卖20元到30元,今年自己增收4000余元。“过去可真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啊!”陈常毅感慨。

  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夏国宗算了一笔账:信阳现有茶农95万人,2009年,茶农人均年收入近2500元,茶农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55%;借助于红茶企业的需要,如果年平均收入再增加2000元,那么整体上信阳茶农每年就会多出19亿元的收入。

  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市委市政府为了提升“信阳红”红茶品牌影响力,组织了高密度宣传推介活动,命名为“信阳红风暴”。主要时间集中在今年10月,采取北京、郑州、信阳三地同时联动的方式,让“信阳红”名扬天下。

  书记“营销”河南宝贝走俏

  作为研究品牌营销的业内人士,李建伟称卢展工为品牌营销的高手。

  他说,用一句顺口溜可以形容卢展工营销“河南宝贝”的历程,才饮信阳茶,又食原阳米,还送新郑枣。

  李建伟说,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河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卢展工答谢7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时说:“每人带回一份‘好想你’大红枣。”卢展工还对在场的记者说:“感谢大家来到河南,请大家多到河南走走看看,也希望大家喝喝河南的胡辣汤,喝喝我们的国酒杜康。”

  这个“广告植入”式的致辞经网络传播后,“好想你”又一次在全国名声大噪。企业老总称,这比几百万元的广告费效果还好。

  李建伟认为,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特色农产品,灵宝苹果、新郑大枣、信阳茶、原阳米、中牟及杞县的大蒜、驻马店芝麻等,都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宝贝”,但这些“宝贝”除了在全国叫响的新郑大枣外,由于品牌营销乏力,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走向全国不能靠“单打独斗”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有70多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原产地保护或地理标志保护,其中绝大多数是特色农产品。

  为啥有好东西,卖不出好价?李建伟分析说,农产品品牌缺乏整体规划,特别是缺乏长远规划,大部分农产品经营组织品牌经营手段单一,品牌组合、品牌延伸等策略应用较少。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方式落后。不少农产品生产者只重视商标和专利权的管理,很少涉及专门的品牌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导致管理缺位。

  河南省农业经济研究所主任蔡世忠指出,省内一些特色农产品,无论在销售规模上,还是在市场竞争力上,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让人心痛的例子是,有相当一部分优质灵宝苹果在经销商来收购时,不是“委屈”地被冠以外地苹果之名,就是笼统地在包装纸箱上打上“水晶富士”、“西北苹果”、“黄土高坡”等品牌称号。

  不止灵宝苹果,有“贡梨”美誉的宁陵酥梨也需要穿上砀山梨的外衣才能卖出。

  河南这些特色农产品为什么就“特”不起来?牛不起来?

  金册管理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明教授认为,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河南原来都做得比较好,但是最近几年,山东的大蒜、蔬菜和水果,不但走进了北京,而且走向了世界。山东为何能超过河南?陈光明说,山东好多产品能进入北京,摆到大超市里,与当地政府给予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不仅山东,陕西在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上也是不遗余力。灵宝市寺河乡园艺站站长许春泽称:“灵宝苹果,仅仅是一个市在宣传,而陕西的洛川苹果是全省都在宣传,力量和实力根本没法比。”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靠一家一户、靠一个小区域去打造品牌,是无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陈光明说。

  李建伟认为,省委书记给力河南宝贝的背后,是为了农民增收,一个“信阳红”茶叶让当地农民年增收19亿元,如果原阳米、新郑枣、灵宝苹果等特色农业全部发展起来,河南农民就有可能增收上百亿,而省委书记充满灵感和创意的品牌营销,能让当地企业和政府省下大量的广告费,这就是利为民所谋!

  “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蔡世忠说,发展特色农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民增收作用重大,相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道路上前进的河南,特色农业大有作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