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记者”时代的“金庸去世”谣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13:14  新闻晚报

  几又

  12月6日晚,微博疯传“金庸去世”谣言。虽然造谣者已难查到,但这条不足60字的微博,却连累了《中国新闻周刊》一名杂志副总编辑、一名网站内容总监和一名网站编辑下岗。(12月9日新华网)

  不能不追问的是,假如被传播者非行事低调的“金大侠”,而是娱乐圈其它“高调”人士,最终结果会否依然如此,照样严惩不怠?未必。摆在眼前的事实表明,每年都会有大量娱乐传闻,包括类似“金大侠”这样的“被去世”,也不乏名人主动站将出来义正辞严地澄清,可到头来,绝大多假新闻都被公众唾之以“炒作”二字,便没了下文。

  从新闻职业操守上看,真相无疑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不同来源的新闻,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同样是曝光,网络曝光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积极跟进,要么被地方的“网络水军”删帖,要么就此淹没于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之中,甚至还会被某些网友嘲弄 “网上的东西你也信”。

  而如果“网络曝”不足以承载披露真相的功能,又怎能因为微博传播他人信息而被问责呢?我这么说,并非针对“金大侠”,而是在“金大侠”之后,难保不会有“张大侠”、“李大侠”等人继续成为“网络曝”、“微博曝”的受害者。如果媒体监督不能剔除可能存有误差的风险,要么只能被动挨打,要么只能打“死老虎”。

  前不久,有媒体在回顾过去的10年时心生感慨,“因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技术的高速助推,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进程,展现着整个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11月8日《南方日报》)。这种欢呼当然体现了网络发展快速的客观现实,但并不能真正反映出网络无序化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当前的所谓“全民记者”并非传统模式的“注册记者”,为引起传统媒记的注意,甚至也不乏人为制造新闻噱头的现象。再则,虽然网络监督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隐身和无序特征,也可能对个体私权造成伤害。

  从传播结果看,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普罗大众,未加甄别地转载信息,确实助推了谣言的迅速扩散。不过,微博到底是一种等同传统媒体的传播工具,还是私人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现有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属于“金大侠”的权利当然应该尊重,但“金大侠”只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普通标签。透过这张标签,我们或许最应该期待法律进一步明确私权与公权、网络自娱与媒体传播的界限。也只有法律进一步准确定位这些 “楚河汉界”,“全民记者”才可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