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瓦尔登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23:44  汉网-长江日报

  

《瓦尔登湖》

  荐客:老S,华中农业大学

  一柄借来的斧子,一块湖畔的荒地,28块1毛2分5,能造起一栋生活两年多的房子吗?在读舒国治《理想的下午》的时候,老是想到梭罗和《瓦尔登湖》。

  两个人并不像:舒国治爱热闹,差不多每天都在路上晃荡,如果星际旅游可能且够便宜的话,他肯定早告别了地球和人类;梭罗喜欢安静,一辈子就没怎么离开过故乡马省康科特城。热闹也罢,安静也好,两个人的书里写的,都是简单生活的可能。

  19世纪的美国正处在文化成长的时期,政治独立后,美国精神和文化独立的需求十分迫切。爱默生、梭罗等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潮恰恰契合了这样的需要。

  梭罗的一生充满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他写出了清澈的《瓦尔登湖》,也写了影响后世民主进程的《公民的不服从》(又译为《消极抵抗》)。简单梳理印度、南非、美国各地的民主运动,就不难发现这篇论文的深刻影响。正是这一点,显示出他和舒国治格局的差异。当消费主义消解了所有革命的可能后,我们遗忘了梭罗支持黑人领袖约翰·布朗的动作。我们像看八卦新闻一样,凭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靠一把斧子搭建的蜗居,两年多“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的隐居生活。

  桃源的好正在于它只可远观而不必自己去生活。所以,《瓦尔登湖》早就跻身世界名著殿堂,却仍然是本寂寞的书。读者固定是无聊的闲人,这其中“居终南而思庙堂”者众,由闲入忙又最易,总之,闲人不闲了,所以读到中途放弃的也多。看看梭罗在书中的流水账,有人觉得像读一首诗,在未曾真正安静下来的人来看,这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但在浩渺的宇宙上,人是多么寂寞的动物,总需要有时间安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处境。这时,读一读《瓦尔登湖》,看看这些适合在黄昏和夜晚读:“夜深后,我听到了远处车辆过桥,——这声音在夜里听起来最远不过”。译者徐迟曾说,白天是看不进这本书的,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这本书从1949年引进中国后,版本很多,徐迟先生翻译的版本影响最大。本世纪以来先后出了一些英汉对照版本,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不错。

  瓦尔登湖 /[美] 梭罗 著/ 徐迟 译/ 2006-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