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备受瞩目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0日在北京召开。有关专家在受访时称,会议将涉及“遏通胀”、“扩内需”、“保民生”等重要内容。
核心议题将涉及“遏通胀”等
日前,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盘研究今年的经济形势,为明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周天勇认为,每年会议的“核心议题”不尽相同,今年会议会涉及“遏通胀”、“扩内需”、“保民生”等重要内容。
周天勇说,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也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重点内容。
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也将提及
前不久,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中央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中央建议没有提及有关GDP增速的数量型要求。
不过,不同于中央建议,在各省(市、区)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许多地方仍然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数量型发展目标,多省区还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周天勇说,地方提出未来五年具体发展目标可以理解,这代表了他们有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有地区之间的竞争压力。全国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任务很重。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也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讨论内容之一。
月初政治局会议已埋“伏笔”
近期,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社会各界期待、观望情绪渐浓,资本市场表现尤其突出,中国经济经历金融危机“最关键一年”考验后的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周天勇说,近些年,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愈发受到关注。他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主要任务最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上述要求已为此次会议埋下“伏笔”。综合央视等媒体报道
■ 名词解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资料显示,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之前,中央领导同志要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各地调研,研究经济政策。
据介绍,会议的任务是: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成绩;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
与会人员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全国人大、政协的党员领导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直属有关企业主要负责同志。
根据对以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计,会期一般两到三天,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之间召开。
■ 分析
防通胀防衰退将成平衡难点
专家认为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最重要
本报讯 从12月4日到9日,新华社共播发6篇《迎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稿》,探讨了明年宏观调控走向等问题。
防通胀防衰退加快调整需要平衡
12月4日,新华社播发第一篇文章指出,在“物价冲击波”下,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
文章指出,针对CPI涨幅触及3%“警戒线”,中央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调控措施“释放出一种鲜明的信号”,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军建议,应将3%至4%作为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目标区间和警戒线。
专家普遍认为,今后宏观调控既要控制通货膨胀势头,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业下降过快引发经济衰退,还不能放松经济结构调整。三者间寻找持续平衡,是重点,也是难点。
多重风险考量转型的中国经济
12月5日,新华社播发第二篇文章指出,“十二五”即将开局之际,多重风险正考量转型路上的中国经济。
文章介绍,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这一调整,是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预期压力的有效举措,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道。
许多专家表示,人民币持续存在升值压力、国内货币长期存在被动投放问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内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这充分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未来民生议题成为专家关注焦点
12月6日,新华社播发第三篇文章称,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百姓生活受到影响,中央出台措施保民生。
12月7日,第四篇文章指出,经历数次调控,房地产市场已现积极变化。但量跌价滞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通胀和流动性过剩双重压力袭来,加剧调控难度。有关专家认为,须改变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模式,消除“土地财政”魔咒,加快推进房产税试点,从制度上推动楼市调控走出“调调涨涨”怪圈。
12月8日,第五篇文章指出,中国发展的外部挑战很多,明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12月9日,最后一篇文章在展望经济前景时指出,结构调整成当务之急、“中国制造”谋求创新发展、呼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提速等,成为众多专家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