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家机构拟筹建公益大学 将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0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多家机构筹建公益大学

  作者 胡雅君

  公益大学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

  12月11日, 在“2010年度公益主题国际研讨会:社会企业与公益创新”会议上,上海增爱基金会发布了筹建中华公益大学的计划及战略规划。

  公益大学由增爱基金会及北大、清华、北师大、中国社科院四家教育及科研机构里的专家学者合作筹备,将在近期正式向教育部和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办学申请,选址初定于北京。

  其设想用15年时间,30亿投资打造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公益为旗帜的民办大学。

  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清华NGO研究所所长、上海增爱基金会公益大学筹办组核心成员王名用“天下为公、公为天下”八个字概括目前正在筹办中的公益大学的愿景。

  王名表示筹办公益大学目的在于践行公益教育,传播公益精神,培养公益人才,推动公益理论与政策研究,开展公益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公益。

  王名介绍说,目前第一步要解决的是合法身份的问题,公益大学准备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形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以民办大学形式归教育部门管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民办的身份方便公益大学在各方面探求创新。”王名介绍,公益大学一大创新就是在国内首次采用基金会办学模式。“有捐赠就解决了营利问题,我不用营利,我的目标就是办好大学,我把营利作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选择。”王名说。

  基金会办学另一大创新则是采取以大学董事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独立办学——即独立政府又独立市场。”王名解释说,公益大学的重大决策不是由政府替其决定,而是通过董事局代表社会力量独立作出决策,实现教授治校。

  社会亟需公益人才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在会上介绍,截止到2010年9月,我国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44万家,基金会近2000家,社会组织吸纳的就业总量达500多万人,加上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非营利组织、部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民政部门备案的社区基层组织等,总就业规模已逾千万。

  王名指出,在未来数年内,我国社会组织新增就业将以每年一百万人的规模递增。人才及就业需求是巨大的,而目前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市场经济人才,缺乏公益人才的培养机制。“但其实公益人才才是这个世界的引路者。”

  上海增爱基金会公益大学筹建组对公益大学的教育宗旨设定为“使受教育者晓公益之道,明公益之理,创公益之业,备公益之能,为公益服务”。“我们希望其成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 谈及公益大学的未来,王名乐观地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公益大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