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中国在印巴和解问题上与美国利益一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02:54  东方早报

  作者 早报记者 张喆

  10分钟的演讲赢得超30次掌声——频率高达平均20秒一次,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演讲时的情形形象地反映出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而他也刻意使用巴基斯坦官方语言乌尔都语作为演讲开场白和结束语,更将这种亲密关系推至高潮,从而为这次出访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南亚之旅画上句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告诉东方早报:“温家宝的南亚之行作为今年中国外交收官之作充分说明我国对于西南边疆的重视,因为近年来这片区域局势并不稳定,首先这里仍旧是全球反恐的焦点地区,尤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区更为突出;其次最近几年中国与印度关系也有所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家宝此次彰显友谊的南亚访问,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也表明印巴两国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相对重要的位置。”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昨天表示,温家宝此访增进了中印、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彰显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和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形象。

  反恐不挂钩特定宗教

  从17日开始在巴基斯坦停留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温家宝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多场活动,与政界和军方人士会谈,出席巨额合同签字仪式,参加文化活动等等。双方还签署了约100亿美元的经贸协议。

  赵干城分析,巴基斯坦作为南亚相对落后国家,在今年发生洪灾之后,中国一直在力所能及、尽心尽力地向巴方提供帮助,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唯有中巴关系被冠以“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温家宝出访巴基斯坦就是要给他们提气,让他们建立信心,中国仍将全心全意帮助巴方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此次访巴期间,无论是与知名人士会晤,出席公众活动,还是在议会发表演讲,都特别提到巴基斯坦是全球反恐中牺牲最大的国家,中国对此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一边。他还指出,反恐斗争不能与特定的宗教和民族挂钩,不能搞双重标准,应该标本兼治,致力于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这是因为巴基斯坦的反恐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安全、边疆安全紧密相连。”赵干城指出,与美国“反得好就反,反不好就撤”的反恐策略不同,中国是巴基斯坦的邻居,搬不走撤不掉,所以中国必须坚定支持巴方的反恐战争。

  以经贸发展促中印互信

  中国同样意识到,印度也是中国搬不走的另一个邻居。“尽管两国在边界、达赖喇嘛等一些老问题上没有太大进展,温家宝此次访问也不可能得到解决,但领导人访问,至少在机制上有所推进。”赵干城说。

  温家宝在15日至17日访问印度期间,与印方敲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就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进行定期磋商。

  赵干城认为,温家宝的印度行基本达到出访目的,其中“最突出的成绩就是与印方确立了两国首脑定期互访机制”,“此前印度只是与俄罗斯和欧盟存在相类似的首脑定期互访,即便印美之间也还没有。其次在中印经贸合作领域,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于重建两国战略互信有好处。”中印双方确立了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

  “有些人会拿中日之间所谓的经热政冷来预测中印今后的经贸发展与政治关系,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印关系比之中日关系少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历史情结。”赵干城分析,“中印间的主要矛盾还是领土争端,这个矛盾一时很难得到解决,但这不代表两国关系不能发展。”

  中国秉持中立立场

  而在温家宝访印前,就有一些印度媒体发表评论猜疑中国领导人为何在出访印度之后,还要访问巴基斯坦,一些巴基斯坦人也担心,随着印度经济实力上升,中印将会逐渐靠拢,冷落了巴基斯坦。

  赵干城指出,在中印巴三边关系中,主要矛盾在印巴之间,“巴基斯坦对中印之间积极发展有些担忧,印度则一直认为中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因此也对中国始终保持戒心,但这一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印巴两国矛盾,因此中国一直以来全力支持印巴和解,这样三方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他认为,与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相似,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的领土纠葛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解决,而两国由此导致连绵60多年的矛盾,化解起来并不容易,“中国自冷战结束之后,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对于南亚政策中国一直未变,就是秉持中立、平衡,支持一切有利于印巴和解的行动,反对一切导致本地区不稳定的因素。”

  “温家宝这次印巴之行,深化中印与中巴关系,仍然保持平衡立场。”赵干城分析,在印巴和解问题上,中国与美国实际是利益一致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印度 巴基斯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