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免费性教育门诊因无人咨询被迫关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2日13:15  新闻晚报
性教育课上学生有些害羞 性教育课上学生有些害羞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摄影 谭培华

  在经历了5年的惨淡经营后,由于利用率太低,本市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亲青门诊”被迫关门。昨天,在由市教科院普教所和团市委 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等单位主办的 “少女护花,健康成长”上海中职学校预防危险性行为暨青春红丝带行动推进会上,“亲青门诊”的负责人——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副所长胡晓宇的一席感叹揭示出目前性教育面临的窘境,一方面是青少年开始性行为的年龄逐渐低龄化,少女妊娠发生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性教育服务却遭受“冷遇”,进校园推广也阻碍重重。

  冷

  性教育门诊无人咨询被迫关门

  胡晓宇所说的这个 “亲青门诊”,由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专门为10岁—19岁青少年的性问题开办的免费门诊,包括提供免费咨询和安全套发放等,在开放的五年间,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屈指可数,“偶尔接到几个电话而已。 ”胡所长说,尽管门诊特地将开放时间调整至下午4:30—7:00,“主要考虑到放学时间方便学生咨询,但现实的利用率和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最终被迫关门。 ”

  一方面是“少女妈妈”问题屡见报端,另一方面却是社会公益机构提供的青少年性健康服务 “无人问津”,这对矛盾始终让胡晓宇很困惑。而这样的问题不仅发生在上海一座城市中,各地同性质的青春门诊都遇到这样的尴尬。

  “宣传不够是门诊关门的一大原因。”她坦言,此外还发现,观念成为阻碍青少年获得必要知识的最大障碍。访谈中,愿意上网查询的占大多数,电话咨询占第二位,愿意面对面交谈的最少仅10%,而且是事态比较严重时。这种形式选择的差别反映了传统观念的作用,因为网络形式是最隐蔽的。

  “性教育推广到校园也会遇到阻碍。 ”胡晓宇说,有些学校担心他们开办的讲座“太过开放”,会事先审查一遍。

  窘

  学生抱怨老师“把我们教坏”

  昨天下午,在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内,一堂青春健康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演了尴尬一幕,让执教老师也颇有些意外。

  当时上课的主题是《绿灯行?红灯停——拒绝危险性行为》,在贴纸条互动游戏中,老师邀请学生手拿纸条上讲台互动,却遭到一组学生拒绝,原因就是他们觉得纸条上的内容“尺度过大”,那些“无安全套性交”、“体外射精”、“口服避孕药”、“事后冲洗”等字眼已让他们羞于启齿,更别提公开讨论了。

  记者看到,整堂课中,除极少数男生表现较积极外,大多数女生都相对沉默,甚至趴在桌上。有学生小声嘀咕,“这些内容也太超前了吧!”“感觉离我们太遥远了! ”“老师,这样会把我们教坏的! ”……

  该校心理教师霍贫钰说,面对性教育课程,老师必须自己先 “脱敏”,讲解时要明白、准确、不含糊,实事求是,“遮遮掩掩反而容易更产生误导。 ”

  憾

  家长强烈反对发放科学宣传单

  令沈老师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如此有意义的活动,在推广之初也遭遇阻力。沈老师说,“护花项目”其中一项内容是发放干预危险性行为的宣传页——《护花手册》,内容涉及:什么是性,避孕的具体方法,没有避孕或安全套使用失效怎么办,排卵期怎么计算,如何拒绝男生的性要求等。

  “其实宣传单上印的都是些最普通不过的科学常识,但不少老师、家长一看便大惊失色,大呼‘这样的宣传单坚决不能发,这不是诱导学生吗?好学生都要被教坏了! ’”沈老师说,只不过一页普通的宣传资料,没想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应会如此强烈。一位家长看到宣传单后,当即强硬表态:“这样的资料坚决不能发给学生,我的孩子很乖,不懂这些东西。 ”

  数字解析

  本市32.4%中职生有性行为

  昨天,一个名为“少女护花、健康成长”的中职学校预防危险性行为的推进会也在该校举行。会上,“中职学生危险性行为的综合干预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调查显示,本市56.7%的中职学生谈过恋爱,32.4%学生有过性行为,46.3%的中职学生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性教育,26.4%的学生对学校性教育不满意,69.7%的学生认同学校和教师对中职学生恋爱持正确引导的态度。

  “这说明,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所期盼的。”项目负责人——市教科院普教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老师说,目前已有八所试点学校参与到项目实施中,通过讲座、体验式培训、心理辅导课、同伴辅导等方式,进行青少年性教育。

  近1/4老师拒绝面对面授课

  昨天课题组公布的另一份10所中职校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对“性”这一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教师不能坦然面对。教师本身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怎么对学生开展性教育的概念也相对模糊,大部分教师对自己能否解决学生关于性知识方面问题的信心程度不高,认为自己能解决关于性知识方面问题的教师仅占5%,八成以上教师没有过成功帮助学生解决性知识方面问题的经历,“这种现象可能会对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形成瓶颈。”课题负责人——中华新侨中等专业学校缪静嫣老师说。

  对于直接面对学生接受性知识教育的问题,乐意接受的比例不高,仅36%,大多数采取尽可能回避的态度,近1/4老师拒绝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教师主动与学生讨论性知识问题仅为29.5%。

  在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有关性的问题时,虽然有高达74.5%的教师表示能坦然面对,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仅10.05%的学生会主动跟教师讨论性方面的话题。 “由此可见,教师的这种‘坦然面对’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假想态。”缪老师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在性教育问题上产生困惑时极少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这也折射出学校进行性教育的一种窘相,看似各个学校都有进行性教育,但真正能对学生和家长起到切实效果的微乎其微。

  另外,部分学校领导对中职学生性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略显偏低,30%的学校没有专门部门开展中职学生性知识教育,这些都对性教育进校园产生了一定阻碍。

  33%家长不知如何性教育

  性教育在青少年中推广的另一大阻力则来源于家长。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曾对该校家长进行调查,家长对孩子主动进行性教育的只占19%,高达30%的家长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进行性教育的方法方面,33%的家长完全不了解如何进行性教育,49%的家长觉得较模糊。

  该校孙业凤老师总结出家长中存在的三大错误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不懂为好论”,一些家长总是尽量回避问题,孩子因好奇而偶尔问到性问题时,家长便会训斥。还有一种是“诱发论”,有些家长认为知道性知识会诱导孩子去尝试,导致不良后果。最后一种是“自然知道论”,认为性教育不必专门进行,孩子长大自然知道。

  专家建议

  “三管齐下”走出窘境

  沈之菲老师建议采取的态度是“不冒进但还是要推进”,要做到“三管齐下”,一方面,要以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性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提升全体教师性知识及性教育水平,最后还要开展家长培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

  “我们对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不应该局限于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更应该重视包括学习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和情感辅导,拒绝不良诱惑的技能,责任感的教育等。 ”沈老师说,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性健康教育内容与其成长过程的紧密相关性和实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少与会专家也呼吁,只有学校和教师方面的态度改变了,相关知识传播的渠道才会变得有效和通畅。相反,如果整个社会的双重标准蔓延,学校只注重升学率,不愿意尝试青春期教育,而家长又过分地依赖学校,恐怕性教育所面临的窘境将难以改观。

  他山之石

  “仿真娃娃”在美国最受欢迎

  芬兰的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对孩子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在美国,有一种在不少学校使用的性教育方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那就是“三思而行”仿真娃娃。教师让学生把娃娃带回家照看三天,还要求父母不要提供任何帮忙。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很多孩子发出由衷感慨:为人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性教育 青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