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不解决公车问题北京治堵永难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3日07:10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王梦婕 本报记者 王俊秀

  “治理交通拥堵不能全拿私车开刀。我认为,不解决公车问题,北京交通拥堵可能永远难以突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所所长赵杰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公务车零增长”自然令人欣慰,但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其确实是“零增长”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首先得知道北京市目前共有多少公车。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的答复是“不便回答公车数量”。

  “‘零增长’的起点在哪儿呢?让政府和社会力量如何监管呢?在当前没有准确数字的情况下,‘零增长’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具体的实质的可行性依据和标准。”赵杰说。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北京作为首都,各级政府部门云集,公车数量自然不小。近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

  “70万都不止。”赵杰说。另外,公车在一天之内的出行里程数和次数,是普通私车的3倍左右。这意味着,一辆公车在占用道路等公共交通资源方面,顶得上3辆私车。

  赵杰认为要落实“零增长”,首先应该公布当前北京市公车的具体数量,让老百姓心里有数。其次,对五花八门的公车应该有一次统计和清理,把“以公车之名行私车之实”的车,进行相应地处理。最后,要引入社会力量对公车使用加强监管,比如可以对公车的牌照使用不同的颜色,让公车像使馆车、公安车一样“一目了然”,这样,公车如在节假日被私用,社会力量可以有区别和监督。也可以像香港一样,在网上公布各单位的公车数量和用途等,让网民来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公车零增长’不是一句空话。”

  实际上,公车治理我国已经尝试过各种改革方案,比如公车货币化补贴,即根据级别发放“车补”、公车收回等,但事实上是很多人拿了钱,公车也没减少;还比如“统一管理”,即各部门不单独配车,接受统一调度,但也难以普及。赵杰告诉记者,这些改革没有成功的根源在于,政府部门是在“自己改自己”,不好动刀,这也是当前落实“零增长”的最大阻力所在。

  “不解决公车问题,北京交通拥堵可能永远难以突破。它已经不单纯是交通问题,还涉及到政府的廉政建设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尤其是在公车对价格因素不敏感的背景下,可能导致当前出台的许多整治政策对公车完全不起作用。”赵杰说。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北京 治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