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4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利益链条相当长,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确需要试点先行。
陈竺表示,医改是世界难题,而在中国的医改当中,难中之难大概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平台。相关统计显示,在规模以上医院的诊疗活动当中,门诊量90%在公立医院,住院的91%在公立医院。
陈竺称,因此,如何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或者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又发挥好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缓解公立医院超负荷运转的情况,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一个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在确定医改三年近期工作当中,前四项是保基本,是全面推开的,而公立医院是作为试点。
陈竺在介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近期进展时指出,国家联系的试点城市是16个,除此之外,各个省市还确定了31个试点。今年2月份启动以来,试点城市现在已经全部建立健全了领导和工作机制,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和一批配套政策措施,集中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两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对重大体制机制的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因为这是根本性的,二是着力推动作用直接的便民惠民措施。
陈竺指出,根据最近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虽然时间只有半年多一点,但是在试点城市的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些效果快、群众感受明显的措施初见成效。对于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或者是通过单项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改革,已经产生了一些经验。
陈竺表示,地方对医改方案反映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提出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反映了这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是一言难尽的,在举办和隶属关系上,它其实不只是涉及到卫生部门,还涉及到教育、军队、国有企业等多个行业,办医主体是非常分散的。
陈竺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利益链条是相当长的,从药品生产到医疗服务方、医疗消费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也需要同编办、人社等部门合作的。
陈竺称,中国的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际上不是过多,而是严重不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是一个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的过程,不可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确需要试点先行,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最终形成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广。
陈竺表示,对下一步的工作,考虑要从两个方面有所推进:一是要将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在重大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突破。二是要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易操作的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成效,而且这些做法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在建机制上下工夫,能够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具体如下:
一是普遍开展预约诊疗、便民门诊和优质护理,特别是优质护理是大家热切盼望的便民服务。
二是准备动员全国的公立医院力量,建立大医院支持基层和农村的长效机制,第一个支援是三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使得农村群众90%的大病能够解决在县一级。第二个支援是城市的二级、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成一个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纵向联合体,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向社区辐射。第三个支援是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的建设,县医院的力量得到增强以后,要迅速地向乡镇卫生院、向村医的培训进行辐射。
三是准备在基本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方面加大力度。要尽快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得群众看病就医能够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准备通过“一卡通”的办法,明显地减少群众看病就医当中的诸多不便。
四是要加强医疗安全质量,提升医院看得好病的能力。国务院正在协调各有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