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提出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00:21  内蒙古晨报

  

学者提出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

  我们都知道,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很早就生活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原始氏族部落。而著名文化学者、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齐巴托,却依据第一次发现“蒙古”一词是在东周时期的汉书中出现的由头,系统地提出了蒙古人起源于大青山的论断。他认为,大黑河(今在大青山之南、呼和浩特市东南)是蒙古人之发祥地,蒙古人称其河为“芒郭勒”(黑河),从而蒙古人自称为“芒郭勒”人(蒙古里人),即黑河人。这观点一出,即引起了自治区文化学者的关注。那么蒙古人是否源于大青山?

  □本报记者张昊文

  “芒山”是大青山

  汉书中首次记载并出现“蒙古”一词的,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齐巴托指出,成书于东周战国时的《山海经》里记载:“北狄之国有芒山”。“北狄之国”指匈奴或东胡,“芒山”指现在的大青山(在今呼和浩特市之北)或阴山山脉,蒙古古籍里称其为“穆纳山”。而北狄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统称,匈奴和东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支。蒙古人其源于东胡中室韦各部的一支,所以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蒙古人或“蒙古”一词,即“蒙兀室韦”。

  那么这里所提到的芒山中的“芒”又作何解释呢?齐巴托对此解释道,“芒”是蒙古语,或者是匈奴语,或者是东胡语,但它绝不是汉语。“芒”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黑青”的颜色,或是“青冥”的颜色。“芒山”乃“黑色的山头”之意,我们从阴山、大青山这样的汉名中就能得到证实。至今,蒙古人还称大青山为“达兰哈尔”,意即“七十座黑山”,称“芒山”或“青山”就是“黑山”。在《蒙古黄金史纲》中就有“为了哈尔固纳山温暖”之句,此“哈尔固纳”,汉意为“黑深山”,实即大青山。在蒙古语里,有时青黑不分。据《卢龙塞略》所收蒙古语,青城曰“哈剌河套”,即青城就是黑城。

  齐巴托说,大青山之南,今呼和浩特市东南,有一条河,名为“大黑河”,东胡人称其为“芒河”,即“芒郭勒”,汉意为“浑暗的河”或者叫“青冥的河”。从而古代蒙古人自称是“芒郭勒”人,即“大黑河”一带的人。这便是蒙古人或“蒙古”一词最早出现的来源。

  后来在汉籍里“芒郭勒”变成“蒙古勒”,再后来被简化为“蒙古”。由此看来,现在对“蒙古”一词只能说它是来源于蒙古语“芒郭勒”(蒙古勒),即“黑河”。蒙古人就是“黑河之人”。

  迁徙至额尔古纳河

  对于蒙古人就是“黑河之人”,并源于大青山之说,这在自治区文化学者中可以说是最有争议,最有新颖的说法。而自治区专家学者们最认可的说法是,蒙古人最初是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形成的。

  《民族词典》中记载:“蒙古,中国民族名。初分布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后向西逐渐发展到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上游肯特山一带。建立蒙古汗国,形成统一的民族整体,是时,‘蒙古’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为民族名称。”如果我们说蒙古人就是“黑河之人”,并源于大青山之说是正确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黑河之人”是何时东徙至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一带的呢?

  齐巴托对此问题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已有定论的问题,即匈奴与东胡打仗,东胡的乞颜、捏古思二部惨败并东进,途中余众四散,后来被称为鲜卑、乌桓、契丹、蒙古等族,最后才走入额尔古纳山脉。”在《蒙古族简史》中记载:“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保存在《蒙古秘史》中。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就在七世纪,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儿帖赤那,带领着蒙古部离开额尔古纳河的密林西迁……”“这里所说的‘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是不能成立的!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并非源自额尔古纳。”

  齐巴托对此观点给出的根据是,14世纪初,伊利帝国蒙古皇帝哈赞命令其宰相拉施都丁主持编纂的史书巨著《史集》(历时10年编成),便明确记载“蒙古人记忆中最远古的历史”是几千年前源自大青山的乞颜部。根据《史集》的记录,在朱耀庭所著的《成吉思汗传》里说:“蒙古的远古祖先是东胡。秦汉之际,东胡与匈奴东西并立。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了东胡军,杀死了东胡王,东胡余众四散奔走……在四散逃命的东胡余众中有……两个男人名叫捏古思和乞颜。他们……躲入一座大山中……这就是今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旁边的一座高山。”而匈奴王冒顿是公元前2世纪人,他打败了蒙古乞颜部。“所以,蒙古乞颜部是2000多年前从大青山东迁,最后抵达额尔古纳一带的。蒙古人哈赞皇帝都记录其祖先源于大青山,而且还清清楚楚记录的是‘乞颜’部,这不是蒙古人自己对其先族的‘最远古的记忆’,又是什么呢?”

  蒙古远祖是谁?

  对于蒙古人远祖这个问题,齐巴托说,汉族的远古祖先是传说中的黄帝,那么蒙古人(芒人)的最早而且有记载(不是传说)的祖先就是荤粥族。在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道:“黄帝北逐荤粥。”这说明荤粥族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荤粥是早在5千多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民族(或部落)。其后来发展成汉籍所称的“八狄”,其中一狄就是匈奴。而匈奴和东胡本来就是一个民族,都是“胡”。所以,与东胡相比,匈奴也应该称其为西胡,但都是胡,都是荤粥族的后代。同时与黄帝同时代的荤粥人,经过匈奴或东胡,在大青山(阴山山脉)一带形成后,其中一部分人(乞颜部或芒郭勒人)东迁到额尔古纳。

  说起东胡,就得说说北方另一个游牧民族“鲜卑”,这又是为何呢?齐巴托解释道,“鲜卑”本来不是一个民族,是山名,即鲜卑山,今在内蒙古科右中旗西。东胡人迁到这儿,被汉人看做是鲜卑山人,故称为鲜卑族。其实他们还是地道的蒙古人(芒人)。今人应视其为“鲜卑蒙古”。后来的室韦,实际上就是鲜卑,是鲜卑的谐音。所以,蒙古族是鲜卑山人的直接继承者,也就是“蒙兀室韦”。唐时的“蒙兀”是广义的,它包括乃蛮、克烈、卫拉特、汪古等等,指整个北方蒙古语部落。因此,还可以说,蒙兀并非指一个小部落。

  祖先与后裔融合

  齐巴托指出,在蒙古人历史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蒙古人不但源自匈奴、东胡、柔然、突厥、鲜卑、契丹、鞑靼等,而且其祖先后来又回来与最后形成的蒙古族融合了。

  关于这点,《民族词典》是这样记载的:柔然余众大部并入突厥,一部西迁,或并入契丹、勿吉(满族)等部中。奚,又称库莫奚,鲜卑一支,初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流域,习俗与突厥相似,以游牧为主兼射猎,部分奚人曾南迁至今河北省怀来县,兼营农业。东、西奚人先后附辽,渐与契丹人融合。鞑靼是乞颜部从额尔古纳山出山再西徙时留在当地的蒙古人,于是它长期与蒙古对峙,但后来还是被成吉思汗统一了,重又成为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齐巴托由此认为,匈奴、东胡、柔然、突厥、鲜卑、契丹、鞑靼和蒙古是一直以来既分开又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同体。

  结束采访时,齐巴托再次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那就是蒙古人本是源于大青山、黄河北岸的中原人,而且他们的先民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早已入主中原,最后大多数同化于汉族,比方说南匈奴、鲜卑(北魏、北周)、契丹(辽朝)。公元207年,曹操迁东胡一支乌桓万余落于中原,部分留居东北,后渐与各地汉族相融合。蒙古族同化于汉族的也为数不少。在韩儒林《元史》“张士诚”条中记载:“由于临阵易将,元军大乱,张士诚乘机出击,大获全胜。百万元军,一时四散,无所从者,多投红巾军。高邮战役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转折。”在一次战役中,蒙古军“多投红巾军”者就多达百万,可见元朝灭亡之后,留在或进入内地成为明朝人的蒙古族不低于百万之计。这又是蒙古人真正成为中原人的明证,他们也是当代汉族的祖先之一。

  ■草原上的蒙古人(资料图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