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言幸福广东 实现百姓文化精神需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01:40  金羊网-新快报

  

专家建言幸福广东实现百姓文化精神需要
■邓勃/摄

  

专家建言幸福广东实现百姓文化精神需要
■侯恕望/摄

  

专家建言幸福广东实现百姓文化精神需要
■夏世焱/摄

  

专家建言幸福广东实现百姓文化精神需要
■资料图片

  多位专家为“幸福广东”建言:要让更多人实现自己的文化精神需要

  ■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幸福是什么?如何建设幸福广东?昨日,新快报记者与几位专家进行深度交谈,几位专家认为,建立在衣食住行之上的温饱是幸福,但只是较低层次的幸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而当下广东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营造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让百姓意见能够表达、政府充分尊重民意。

  黄天骥(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政府尊重民意百姓才有幸福

  “生活不觉得特别难,也不觉得特别好。”昨日下午,记者就幸福广东建设找到文化界著名人士、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进行访谈,在谈到他是否觉得幸福时,他快人快语答道。

  他说,他日常的生活就是有工作就做,没工作就休息,作为大学教授,经济条件尚可,不饿肚子,不缺衣服穿,住房比较宽裕,还有个小书房,日子算是过得不错。但他思考的幸福,更多不是个人,而是这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生活是否安定、权利是否受到保障和尊重,是否过得有尊严等等。

  “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只能说,广东正在逐步好转!”黄天骥说,前段时间温总理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他认为这个提法很好。而如今,广东人的公民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人民意见也逐步受到尊重,政府也知道重视民意,这都是相当大的进步。

  “但我认为,幸福,不是打造出来的,是要养育和培养出来。”黄天骥说,打造这个词显得过于生硬,更多的是“外加”,“你以为幸福就是一块铁么?幸福不是用一个模子就能做出来的”,他说,幸福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要用温火慢慢地炖出来”。

  他认为,物质必不可少,但没有软环境的改善,多搞几个“小蛮腰”、海心沙这样的标志性建筑,还是无法谈幸福。广东要幸福,政府要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教育公平来着手,营造一种环境氛围,尊重人民的意见,这样百姓才能有认同感,才会有幸福可言。

  范以锦(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解决公平问题缩小贫富差距

  “今天的社会,跟过去相比是幸福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前,物质极度贫乏,阶级斗争年代,精神备受折磨,根本谈不上幸福。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生活更自由了,不能说不幸福。

  但他认为,幸福应该是动态的,对个人而言是动态的,对社会而言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广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不能往后看,要往前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目标没有实现,差距还很大。

  谈及个人,范以锦说,他现在是很幸福的,跟很多草根百姓、贫困家庭比,他的生活要好很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个人追求的幸福也是无止境的,因此要想幸福,就要知足、满足,“幸福不要跟比自己条件优越的人比,要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不要看一家一户,要看所有的家庭,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他接着说,如果一个人老是不知足,整天想着更高的目标,压力很大,处于痛苦之中,根本就不会有幸福可言。

  如何让更多的人实现幸福?

  他认为,要建设幸福广东,广东还要在三方面努力,首先还是要把经济搞上去。他说,广东虽然很富裕,但也有很多地方还很贫穷,发展还不平衡,“幸福不是空中楼阁”,要解决好发展的平衡问题,而就富裕地区而言,则要解决公平的问题,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还要解决与物质配套的社会环境建设问题,要让大家觉得生活有安全感,要更多人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精神需要,这些都是要靠政府来解决。

  此外他认为,在保障以上两个方面之外,还要给百姓提供话语权,营造民主氛围,“试想,如果大家整天都很压抑,心里想的话不能表达,能幸福么?”

  刘江华(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

  意见自由表达就是民众幸福

  “幸福是有对比的,在达到同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有些人会觉得幸福,但有些人则觉得不幸福。”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阶层的人,对幸福的需求就更不一样,“比如对生活还比较困难的人而言,你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他会觉得很幸福,但对另一个阶层的人而言,这完全不算什么”。

  刘江华说,就他个人而言,他觉得是比较幸福的。“生活在广州这个城市,在做我喜欢的工作,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意见能自由表达出去”,刘江华认为,这对他而言就是幸福的。

  之所以有如此感觉,他认为这还与现在的整个大环境有关,“现在的生活要比过去要好很多,国家和社会比较稳定,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这些都是幸福的基础。”

  “幸福具有主观性。”刘江华谈起上世纪50年代的生活,“那时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也觉得很幸福”,“但幸福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主观性的,一定要有物质支撑”,他分析说,人生活的第一个层次,是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之后,就是更高层次的个人价值实现阶段。

  “现在对很多广州市民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愁衣食住行,因此要求自然要高一点。”刘江华说,这两年广州的治安条件改善了很多,环境也变化很大,尤其是在亚运之后,变化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作为广州人很自豪,这也是种幸福。但他认为,未来还应该对广州和广东提出更高的期望:让城市更美好、环境更优良、交通更通达等等。

  冯胜平(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解决待遇差距引导精神文化

  “中等偏上。”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冯胜平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自己的“幸福指数”。他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与他所拥有的社会地位无关,与生活条件无关。而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了解了社会的真实一面,看到了社会的好,也看到很多不足,看到不足,就有去改变、改善的动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一种无力感。

  “广东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他说,但这也仅仅是在物质方面,若要建设幸福广东,广东还要在社会和地方文化方面更“给力”,尤其是要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越是落后的地区,越幸福。”冯胜平说,而官做得越大,钱赚得越多的人,包括大城市的白领阶层,我们觉得应该幸福的人群,他们反而幸福指数不高,“这个群体期望值太高,往往是不幸福”,冯胜平解释说,这是因为政府当前过多强调物质、经济,而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方面引导不够,“简单来说,这个社会缺少信仰。”

  他认为,政府还可以在提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收入、解决待遇差距和改善环境方面更努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社会形成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