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峡平湖镶明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04: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翻看地图,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自万州沿长江上溯,西距重庆主城区327公里;下行,东距湖北宜昌市321公里,“上束巴蜀,下锁荆楚”,大江至此,“万川毕汇”。作为渝东、川东、鄂西、陕南、黔北地理和物流中心,万州被誉为“万商云集”之城,享有“渝东门户”美称。

  2010年,三峡库区进入后续发展新阶段。为更好发挥万州在全市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和在三峡库区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确定努力把万州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一个新目标、一个新动力、一个新境界!

  万州,又一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又一次承担起重大历史责任。

  站上新起点肩负重要使命

  万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175米!2010年10月26日9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首次到达175米设计高程。这一标注历史的刻度,标志着库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社会转入后续发展,百万移民由“搬得出”转向“安稳致富”。

  万州,作为库区最大移民城市,搬迁移民26.3万人,占三峡移民总数的1/5,占重庆移民总数的1/4。新起点、新阶段,这个深深打着移民烙印的城市,在酝酿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探索着什么?

  2010年3月30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率队到万州调研并召开专题会,吹响了万州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集结号”。5月17日,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

  人们问:为什么是万州?

  三峡移民看重庆,重庆移民看万州。移民工作重心转向“安稳致富”后,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生态建设、和谐稳定等成为长期任务。作为移民数量最多的区县,万州可谓库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不仅能实现自身移民安稳致富,而且对整个库区的带动作用将显著增强。同时,进一步增强万州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优化库区空间开发结构,也能减轻生态脆弱地区承载压力,从根本上保障库区生态安全。

  再看重庆,8.2万平方公里土地,犹如浴火而飞的凤凰。以主城区为中心展开的“一圈”是强健的躯体,绵延的库区和渝东南地区是奋起的“两翼”!在全市发展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大格局中,万州的地理区位起着撬动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市发展“第二发动机”的作用。把万州建成第二大城市,不仅有利于改变重庆长期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推动整个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还能强化对周边川陕鄂黔地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

  从万州自身看,在推进三峡移民过程中,万州人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移出了一座新城市,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居重庆前列,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今日万州,已具备带动三峡库区隆起的一定实力与条件。

  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万州发展蓝图日渐清晰: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峡库区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00万人以上,GDP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GDP接近重庆主城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150万人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说,在库区发展转折点上,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大决策,把握住了“点”与“面”、“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发展”,必须做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统筹发展,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受益。

  展开新布局谋划美好前景

  在万州规划展览馆看沙盘,未来的“大万州”已初现轮廓。“我们正高起点、长眼光、大手笔做好规划。”区城乡建委副主任万放告诉记者,按照重庆第二大城市定位,万州已启动对城市总规的重大修改。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成功,如练的长“江”在万州城区变成了宽阔的“湖”面。如何依托这一独特景观塑造一个“新万州”?万州确立了“高峡平湖明珠”的构想:以水定城,围绕这一“湖”江水,规划80多平方公里“滨江环湖地区”,核心区21平方公里,建设一个集江城、山城、湖城、桥城、港城于一体的宜居之都。目前,已聘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等知名规划机构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滨江环湖地区城市设计。

  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但万州建设如火如荼。在长江南岸,江南新区已呈初步骨架,万州区委、区政府已迁至新区办公。驱车新区,但见一条条道路正往前延伸,新楼群及给排水、电力电信、天然气管道等建设正紧张推进。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小波说,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再次给江南新区开发注入了“强心剂”,新区到2020年将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以行政、商住、文化、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区”。

  随着城市拓展,交通骨架在不断向万州汇集,向远方延伸。2010年11月22日,宜(昌)万(州)铁路全线通车。宜万铁路总长377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主骨架之一,也是贯通东中西部的纽带。运行后,川渝鄂地区出行至武汉、南京、上海的时间将缩短到5至9小时。

  透过穿越崇山峻岭的宜万铁路,可看到万州建设成渝经济区及重庆、成都、西安“西三角”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前景:铁路,规划形成郑(州)渝、达(州)万、宜万、渝西(安)等4线交汇;公路,尽快形成自万州出发,有8条高速公路通达渝川鄂陕黔的格局;水路,力争集装箱和货物年吞吐能力分别达100万标箱和4000万吨以上,建成库区航运口岸和服务中心;航空,改扩建万州机场,争取2015年旅客年吞吐能力达100万人次。万州将由“内陆”变成库区对外开放“门户”。

  城市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也必然推动产业发展。2010年6月26日,创建7年的万州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到2015年面积增至50平方公里,建成千亿元级经开区。借东风,各企业开始摆阵布点。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一期25万锭紧密纺项目已投产,二期25万锭项目也将启动,还将上马年产1000万件高档衬衫、2000万米高档衬衫布料项目。以经开区为核心,万州将做强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电子五大产业,建成三峡库区现代产业高地。

  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级各部门在项目、资金、人才上对万州给予重点支持。记者看到一份支持万州的“重点项目表”和“重大政策表”,项目涉及4大类140个,政策涉及10大类44条,涉及投资据测算共有4840亿元,其中直接投入万州境内2570亿元。

  探索新思路坚定科学发展

  重庆加快把万州建成全市第二大城市,绝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是要探索一条新路——城市拓展、经济发展、统筹协调、环境友好、又好又快。“一句话,一定要实现科学发展。”万州区区长史大平说。

  “产业发展须走园区之路,园区须走集群之路,集群须走新型工业、新型产业之路。”万州区经信委副主任贺斌说,万州不搞“捡到篮里都是菜”,“在‘贵’与‘对’之间,‘对’是第一标准。”

  2010年10月28日,位于经开区的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大全公司计划在万州共投资115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多晶硅、1000兆瓦硅锭硅片、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和1000兆瓦电池组件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超340亿元,利税45亿元。以此为龙头,万州成功引进山西兰花集团硅切片等企业与项目,正逐步形成多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除聚集优惠政策,万州在特色产业上下足功夫,围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5大特色产业集群,规划重点建设25个产业链条和260多个具体项目,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中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万州各级干部有这样一个共识:如果产业不发展,移民安稳致富无从谈起;如果不科学发展,把一湖水污染了,对不起子孙后代!“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符合库区环保要求的企业,一个都不要;不符合库区环保要求的项目,一个都不上。”

  秉承这一理念,万州小电站关闭了,“三小”企业关停了,长江网箱养鱼禁绝了。在经开区,所有企业污水排放只有一个通道,那就是园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长江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在Ⅱ类水平。现在,万州又积极投入“绿化长江·重庆行动”之中。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扩展和就业容量增大,万州及周边库区群众纷纷进入万州城市工作生活,这将有效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承载压力,从而破解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生态保护之间的难题。过去几年,万州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4万个;今后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年新增5万人,将主要来自周边库区。

  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其重要初衷就是带动渝东北和库区发展。因此,万州加快建设,不是单兵独进,而是与周边区县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共同推进。

  目前,有关方面正深入论证万州与临近的开县、云阳城镇群规划建设,整体打造万州“半小时城镇群”。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万州也着力提升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对渝东北地区和库区辐射带动作用。统计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万州港的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中,分别有78%和64%来自周边区县;全区商品零售总额的63%也是销往周边区县;仅在三峡中心医院就医的患者中,就有40%来自周边区县。

  迎接新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天气晴好时,熊德喜大妈都要到南滨路转一转,抬抬胳膊晃晃腿脚,跳跳熟练的坝坝舞。眼前,长江水波光粼粼;身后,即将竣工的三峡移民纪念馆巍然耸立。

  城市一定要“有情”发展。万州在新一轮建设中,对长江两岸25公里滨江环湖带,万州区委、区政府定下一条死杠杠:不搞房地产开发,而是建设公园、广场,布局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移民纪念馆等公共建筑,为市民打造惬意的滨水生活空间。原来位于这一黄金地段的港区集装箱码头,也被调整到了离城区20多公里外的新田镇。

  沿江25公里,总计3000亩土地,如果搞房地产开发至少可增加上百亿元财政收入。一边是“百姓幸福”,一边是“土地财政”——面对这道选择题,万州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

  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万州实现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全覆盖……“民生方向”的背后是“财政倾斜”,2010年1至11月,万州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七成。

  更让人欣慰的是,困扰库区多年的失业问题也得到很大程度缓解。2002年二期移民结束时,万州结存失业人员达7.1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达20.1%。万州坚持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推动就业和民生改善,如今失业率已下降到7.8%。

  在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内,记者见到了正紧张忙碌的女工李洪萍。38岁的李洪萍是万州董家镇人,此前在深圳等地打了七八年工。“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老人小孩,心里很踏实。”李洪萍说。

  城市要发展,但绝不能忽视和忘记农村。万州正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走进走马镇杜家村,整齐划一、风格别致的村民集中居住点像一排排乡间别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罗才明一家原住在后面深山里,走到村公路上要1个半小时。镇里号召自愿集中建房,政府每户补贴3000元,他贷了2万元款,盖好了250平方米的新房子。目前,全区启动了133个巴渝农民新村建设,有3996户新居建成。

  民生所系,发展所系。如今,万州又提出了一份更加清晰的“民生清单”,决定在未来两年多时间办好十件民生大事:让全区95%以上的农户3年增收万元以上;发展微型企业3000户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解决约1.5万户4万多名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万州长江北岸,有一西山钟楼,始建于1930年。离开万州前,登临钟楼,但见长江碧波万顷,浩荡东去,恰如万州人民不懈前进的步伐。“要干、要自己干、要率先干、要早干、要高标准地干、要齐心协力地干”——今日万州人民正弘扬“六干”精神,努力干出一番新成就,干出一片新天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