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创新求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04:44  华龙网-重庆商报

  

以创新求超越
以创新求超越
金杯大海狮
以创新求超越
中华生产线
以创新求超越
中非华晨投资有限公司签约

  (上接11版)

  第五部曲,多元化经营再添创新新模式。多元化经营是华晨汽车实践资本创新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立足汽车产业,按照“6+1”价值链条的指导思想,坚持从整车制造向产业链条两端延伸,改善企业盈利模式,使汽车后市场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2.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77.2亿元。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布局,逐步扩大投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申华控股为主体,以风电新能源及房地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多元化产业布局。五年间累计完成风力发电项目投资28亿元,先后在辽宁、内蒙建设了6个风电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经并网运营,累计发电超过6亿千瓦时,节约煤炭2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年实现利润1.2亿元。多元化经营有力地支持了汽车主业的发展,并且日益成为华晨汽车独特发展模式的一大亮点。

  经过五年的创新实践,华晨汽车不但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而且创造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第一个推出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轿车产品——中华轿车,中华骏捷成为自主品牌同级轿车中销量最大的车型,累计销售60万辆;成为国内第一个雄踞轻客市场14年、市场保有量过百万、堪称“轻客第一品牌”的汽车企业;第一个研制出代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产品;第一个拥有H1、H2、阁瑞斯三大商用车平台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第一个国内成功进行大批量市场化运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第一个将轿车打入对汽车排放、安全、法律条款要求最严格的以德国为代表的国际高端市场,成为第一个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轿车、轻客全国驰名商标称号的汽车生产企业。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华晨汽车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正是得益于华晨人始终坚持以“品牌创新、研发创新、资本创新”为核心的“华晨发展模式”。华晨发展模式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概念,更成功解决了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核心问题,确保企业能够在现有的快速发展平台上紧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腾飞。

  事实证明,华晨发展模式这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导向型发展模式,相较于其它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并最终形成能够与合资品牌形成竞争的自主品牌汽车。

  某权威学者指出,正是受到华晨发展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也纷纷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效仿:跨国融资、与国际金融巨擘合作等资本形式已被部分企业陆续运用;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摆脱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研发模式,进而与国际汽车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多品牌战略、中高级车型纷纷推出,自主品牌开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实现自我的品牌创新——而这些改变,正是源于华晨发展模式的“跨时代”自我实践和前瞻引领。

  创新无止境

  事实证明,祁玉民不仅是个创新的践行者,还是个锐意变革的改革家,一个华晨民族汽车梦的圆梦人。祁玉民认为,华晨汽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对于华晨汽车的发展,他还始终强调另一个主题词:变革。

  管理变革,体现了一种魄力。

  他认为,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行管理变革,才能实现华晨汽车本质的蜕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晨汽车存在的产销能力不同步、产销规模与经济效益不同步、自我积累能力与发展资金需求不同步、现有管理水平与未来发展需求不同步和队伍建设现状与应对竞争需求不同步等问题。深入开展的管理变革是保持“勃发”不可或缺的隐性保障。五年来,华晨汽车不断调整企业架构,创造性的运用“管理权和股权适当分离”的理论,将研发、销售、国际贸易按照职能型经营单位上升到集团管理,建立了华晨汽车“强研发、大营销、大制造”体系的全新管理模式;按照“简捷高效、扁平化、条块结合”的原则,重新设计管理组织结构、科学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集团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和规模效益,尤其是采用事业部的管理理念,成功地将中华业务从华晨金杯剥离出去,实现了集团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增强了集团核心竞争力。

  唯才善用,是一种胸怀。

  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祁玉民在华晨掀起了一场颇受外界关注的人事变革。对于人事调整,祁玉民的原则是“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哪怕只是这样的一个与时俱进的简单原则,也在华晨汽车系统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老干部多,为企业曾经做过贡献的员工大有人在,如何打破陈规、启动变革,让“能者上,庸者下”,成了祁玉民铁腕变革华晨的一道必须解出答案的难题。

  祁玉民曾在公开场合有过这样一段感言:“我们必须要有一批拥护改革、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人;一把手一定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有魄力,要善于打破常规,不能按部就班;我觉得汽车行业做的时间长了就出现思维惯性了。在一个地方要是时间太久了就形成思维定式了,思考问题已经是没法超越自己了,汽车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所以必须要有一批有梦想、有激情、有魄力的人担当重任。”当时,没人明白祁玉民在企业正在谋划什么?想做什么?结果怎样?今天,再次走进华晨,对华晨珍惜人才、善用人才的良苦用心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尽快组建一支行业内最具战斗力的专业团队,华晨汽车人事部门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招揽人才计划:向全球招聘70名企业高管,涉及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七个方面。

  2010年1月29日,祁玉民带领全新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首度集体亮相。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位德国人非常引人注目。他叫彼得·阿茨勒,曾经在德国宝马公司工作多年,担任过重要职务,如今他的身份是华晨中华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把一个价值近160个亿的中华汽车的“一把手”,让一个外国人来干,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从没有过的事情。阿茨勒不负众望,这位德国人把德国式的敬业精神与中国式的勤奋结合起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圣诞节也成为了他的工作日。阿茨勒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了祁玉民先生对中华汽车的梦想,他的激情和梦想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要与他携手,一起实现这个自主品牌变强、变大的梦想。”

  在结构优化中,华晨汽车还针对重要的岗位,大胆起用了一些有棱角、有个性、有争议,但能够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人才。他们对华晨汽车有非常深的感情、珍惜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任用,更是满怀激情,成为了积极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目前,无论是中华轿车、金杯客车的生产,还是在销售、研发等方面,一批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干部已走向前台。

  创新发展,须有国际视野。

  在实现“十一五”完美收官的同时,华晨汽车制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是大胆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整车产销150万辆/年、发动机产销15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的目标。

  华晨汽车正以更高涨的激情和更严谨的谋略,审时度势,勾画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十二五”期间,华晨汽车将坚持“华晨发展模式”,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速形成“四轮驱动”,大力实施“技术领先、品牌优先、产业互动、国际化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强企”等六大战略,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历史性飞跃。力争在2012年,成为省属第一个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企业;力争2015年,成为省属第一个销售收入过2000亿元的企业。

  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华晨的得与失,思索华晨“十二五”的发展路径之后,华晨人为自己设定了三个需要进一步突破的课题:品牌、技术和规模。

  在采访中,祁玉民说:“华晨汽车要发展,就要把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机制、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人才,纳入华晨汽车发展之中,实现华晨汽车新突破。一是要强力推进品牌经营,使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过度。为此,‘十二五’我们要力求将金杯品牌打造成国际品牌;让中华成为国内家轿的一线品牌;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专用车品牌;与华晨宝马进一步深度合作,把华晨宝马打造成中国豪车第一品牌;二是瞄准国际先进技术,针对目前汽车产业急待解决的安全、节能和环保三个核心问题,搭建新平台,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三是不断提升产能规模,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带领企业拉动更多的配套企业发展,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为地方政府分忧、创造更多的财税;同时,我更要对全集团3.68万名职工负责,不断提高员工的待遇,让大家都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果实。”

  展望“十二五”,祁玉民信心满怀。他坚信,“十二五”末期,华晨汽车将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历史性飞跃,成为“水平高、产品精、品牌强、服务优、运行好”的自主品牌领军企业。

  文/于贵华

  后记

  五年多的时间,华晨汽车坚持追求品牌价值,不断为自身注入自主发展的坚定信念。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有技术,不仅成功扭转了企业发展态势,更成为靠创立自主品牌,努力奋斗改变汽车产业格局的“勇者”。

  这是华晨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贡献,也是给整个民族工业的启示。

  华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这里的每一个人,从“特立独行”的带头人到“热情激昂”的领导团队,到“朴实勤奋”的一线工人,他们无不预示着华晨未来发展的蓬勃前景。

  “品牌创新、研发创新、资本创新”这个看似简单的发展模式,实质是凝聚了几代华晨人的辛苦历程与经验积累。在近距离接触华晨汽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笔者从祁玉民的身上,看到了一位“勇于负责、敢于创新、善于决策、勤于思考”的“特立独行者”和优秀企业家的身影。在面对各种困难的艰难时刻,他独到的视野,超前的意识,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本领,无疑是他带领当年的大起、大重和今天的华晨汽车相继实现“凤凰涅槃”的根本原因。就是这样的工作作风和人格特性才让他立于华晨人的心中,让他获得华晨人的尊敬,也同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认同,更让我们对华晨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即将离开华晨,临别时与董事长祁玉民有个暂短的告别,他以异常平静的口吻,谦虚地向笔者袒露:“这五年,我在华晨得到了很多荣誉,这些荣誉证书上写着我的名字,其实它是华晨全体员工的。我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华晨发展模式的成功和华晨汽车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我们伟大祖国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得益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消费者和你们这些支持民族企业发展的新闻工作者的厚爱,也得益于3.68万名华晨人的智慧和辛劳。没有大家,就没有今天这个生机勃勃的华晨汽车。”

  他还告诉笔者:“2005年刚到华晨的时候,我让大家学唱《敢问路在何方》,让大家知道,天无绝人之路。路在哪里?——路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我们要为华晨开拓一条求生存求发展的新路;新的五年就要到了,我让大家学唱《从头再来》。过去的五年将成为历史,我们必须忘掉过去、从零开始,用新的五年再创华晨新的辉煌。”

  朴实无华的语言让笔者感触颇深。笔者相信,华晨汽车在这样一位满怀激情和梦想的实干家、创新家的带领下,一定能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披荆斩棘,展翼高飞。

  一个月的时间,读懂了一个真实的华晨、结识了一个勃发的团队、拜访了一位远见卓识、特立独行的企业家、收获了一份民族爱国的情节。

  当中华轿车驶离华晨的时候,笔者回头向厂区大门遥望,留在记忆里的,是那伫立在大门路边一块巨大石头上,赫然写着的:“一路有我,华晨汽车”。耳边响起的是:“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路在脚下,创新无止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