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常回家看看”道德无解法律同样无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08:41  新安传媒网

  □毛建国

  中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空巢”老人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表示,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里将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今日《新安晚报》B16版)

  虽然我们今天已经不必固守孔子的“父母在不远游”,但其中存在的孝悌精神,亦为许多人所向往,亦是我们面对老龄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这些年来,老龄社会的加剧到来已成共识,然而许多人并没有觉察到,我们的老龄社会与西方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空巢老人的出现。

  在许多人看来,空巢老人空在生活没人照料,但事实上精神空巢也不可小觑。强调“常回家看看”,应该主要是针对精神空巢而来的。试想,子女蜻蜓点水式的回家看看,能给老人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最多也就聊聊天、捶捶背,精神大于实质。

  强调意义的同时,必须厘清一个前提,当“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稀缺品时,是否意味着今天人们孝的大退步?或许有人曾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在孝上并非如此。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的子女来说,他们或有个性,或在远游,但他们一样有着对父母无尽的思念和爱。叙述至此,或许有人问,那为什么今天“常回家看看”会突兀至此呢?不能忽视一个背景,那就是今天社会流动的大趋势,今天城市高成本的大压力。

  再邪恶的人,心中也会有一方净土。对于很多人来说,天伦之乐从来都是一个梦,现实世界的无情在于让这个梦始终是梦——相守父母意味着终贫一生,生活的压力,人生的梦想,逼着许多人独立去外地打拼。他们也想“常回家看看”,也想常与父母相守,但工作的不易,谋生的艰难,房价的高企……一切逼着他们只能把家把父母放在心底。因此,现代人的孝显得更为深沉,更为不易,也更值得理解与同情。

  并不是提倡对“不回家看看”的无限宽容,只是我们不能对“不回家看看”一刀切,不能因为一个人“不回家看看”就一棍子将他打死。倘若如此,必将伤及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于父母而言,他们虽然希望子女常在身边,却又宁愿子女不在身边。

  法律语境里本不该有“常回家看看”,我们应该相信现代人基本的孝。如果说道德对“常回家看看”无解,那么法律同样无解。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法律怎样才能对“不回家看看”的人进行约束呢?最终又回到道德上来。周而复始,反而会对道德造成误伤。从这意义上说,当“常回家看看”从歌中走进法律时,或许是一种法治的进步,于道德上却可能未必是好事儿。

  对于很多人来说,天伦之乐从来都是一个梦。对于他们而言,相守父母就意味着终贫一生。生活的压力,人生的梦想,逼着许多人远离家园,很难做到“常回家看看”。于这方面,如果道德无解,那么法律注定同样无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