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克时艰实现共赢—央行副行长易纲谈中欧金融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16:20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马德里1月6日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6日继续对西班牙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介绍了中欧金融合作的情况。

      中国与欧盟建交30多年来,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关系向前推进,为双边金融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坚实推进与欧盟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欧元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一起,为双边金融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中欧双方建立起多层次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协调与对话机制,为双方金融机构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双方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从贸易和项目融资到直接投资当地市场,为促进中欧经贸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平息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中欧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克时艰,中欧金融合作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世界经济复苏意义重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欧洲带来严重影响。2009年欧盟经济收缩4.2%,失业率增至9.5%。继冰岛金融危机后,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国债融资难度加剧,财政紧缩使国内内需进一步收缩。希腊、爱尔兰债务危机累至整个欧元区,影响欧元区银行体系稳定,导致欧元汇率大幅震荡。欧洲内需不足和汇率波动,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严重影响。欧洲贸易商及银行流动性不足和有关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导致企业贸易融资困难和贸易授信额度下降。2009年中欧贸易为3641亿美元,同比下降14.5%。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欧领导人频繁会晤商讨危机应对大计。中国政府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采购,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贸易投资合同,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众多领域。中国领导人多次向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示,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措施,明确宣布不减持欧元债券,支持欧元保持稳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中欧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冰岛中央银行签署了35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用于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

      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欧洲克服困难,加强金融合作,有利于欧元稳定和促进欧洲经济较快恢复增长,也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月到11月,双边贸易额达到43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同期高出10.4%。全年贸易额有望达到4700亿美元左右。

      二、加强政策协调,中欧金融合作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是快速增长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加强中欧双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协调,有利于维护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欧政策协调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双方利用中欧领导人会晤、经贸高层对话、财金对话、欧元集团领导人会晤、中欧央行工作组对话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更为重要的是,在二十国集团这一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上,中欧双方加强协调与对话,共同推动在全球建立“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机构以及金融部门改革,进而促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

      当前,中欧双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和外部波及效应是需要在全球“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下重点关注的内容。欧洲执行财政整顿的力度与效果、欧央行执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如何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国内通胀压力更是焦点议题。中欧双方通过政策协调与对话充分讨论上述议题。中方向欧方阐述中国政府制定了扩内需、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方针,强调要保持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使国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根据当前形势,中国将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在国际机构改革问题上,欧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与治理结构改革作出了切实贡献,同意放弃高估的部分份额及执董会中的两个席位,促进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代表性和发言权的提高。对此,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十分赞赏。今后,中欧双方在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中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2011年,法国将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中国对此予以积极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二十国集团将要讨论的重要议题,中国愿与欧方一道加强研究和讨论,共同致力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促进形成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在金融部门改革上,中方与欧方共同参与制定了金融部门核心改革的政策和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标准,涉及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解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道德风险问题、完善金融场外衍生品市场和改革信用评级体系、薪酬安排和会计标准等多个方面。中欧双方切实落实核心改革政策和标准,对维护本国、本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稳定意义重大。

      三、实现共赢,深化中欧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中欧双方金融机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除通过贸易融资和项目融资支持双边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外,双方金融资本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投资、参股,市场融合度不断提高。

      欧洲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机构管理、市场发展和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欧盟金融资本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截至2010年上半年,欧资银行共在华设立7家法人银行,20家分行和数十家代表处;在华资产总额超过500亿欧元,占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26.5%。共有9个欧盟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参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2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115.54亿美元,占中资银行引进外资总额的31%。欧盟机构还在华参股了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伦敦交易所在华设立了代表处。另外,截至2010年8月底,中国共批准32家注册地在欧盟成员国的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占中国批准总数的三分之一。

      经过国内转制、上市和重组,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改善,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考验。部分银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寻求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人民银行在伦敦和法兰克福各开设了一个代表处。中国银监会与欧盟13个国家的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监管合作协议。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在欧洲设有数十家分支机构。其中,工商银行一家在欧洲的分行达到10家,2010年一年内就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米兰及马德里五地新设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于2007年入股英国巴克莱银行。中国银联在近30个欧洲国家或地区开通了ATM和POS机业务。

      欧元和欧洲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按照多元化和分散化原则,外汇储备投资欧元政府债券,不仅有利于维护欧洲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稳定,也能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总体安全和保值增值。

      下一步,中欧金融机构可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一是继续为双方贸易和投资提供融资安排;二是根据新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框架,努力寻求在业务重组、优化盈利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和改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积极尝试金融工具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符合中欧市场需求的金融避险工具;四是在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产业转移方面的投融资方面开拓合作空间。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时期,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欧洲实体经济增长仍有坚实基础。中欧应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与对话和金融机构合作方面进一步增进合作,共克时艰,实现共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