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丽珍
从公交车的始发站坐到终点站,然后再坐回来;坐在公园里发呆,不到饭点儿不回家;反复看儿女的相册,沉浸在回忆中;回到家守在电话机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话……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老人,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日子?
他们被形象地称为“空巢老人”。
据金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目前,金华“空巢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将近一半。
日前有消息说,“子女常回家看看”将入法。但他们的身心健康,靠法律就能保障吗?
两个“空巢老人”的典型生活
●范奶奶今年68岁,住在婺城区西关街道。
自从4年前儿子到上海工作后,她和老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晴天,就坐在小区晒太阳,谈论最多的,是买菜和子女;雨天,就在屋里看电视,直到睡着……
“儿子工作很忙,每年回来一两次,最多睡三四个晚上就走。”范奶奶拿出已经翻得有点破的相册,“这是我的孙女,今年2岁了,很机灵很可爱。”
离孙女上次来已经过了7个月了,摸着买来的新裙子,范奶奶有点失落,“小孩子长得快,也不知道穿不穿得到了……儿子也让我和老伴去上海,我们不同意,年轻人生活习惯都跟我们不一样。”
现在,范奶奶每天都数着日子盼过年,心里夹杂着矛盾。“过年儿子就回家了,热闹。”可每次儿子回来,范奶奶又要催着他回去上班,“心里那个舍不得啊,都偷偷掉眼泪。”
●雷奶奶今年84岁,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10多年前老伴去世后,雷奶奶就一直独居。女儿和儿子平时都要忙于工作,雷奶奶很少能见到他们。“每天在家里都没有人说话,感到很孤单。”
有次烧开水,雷奶奶烧上后就出门去了,隔了好长时间才记起来,跑回家里一看,开水壶烧得只剩一点水了,“再晚一步,没准儿就烧起来了。”
每逢周末,雷奶奶一大早就去菜场买菜,在巷子口等着儿女回家。“儿媳妇跟我性格不合,儿子怕老婆,很少来看我。”好在女儿很孝顺,基本每周都回家来,“有时候她有事情回不来,我就打电话催她。”
1个数据
“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一半
在金华,像范奶奶和雷奶奶这样的“空巢老人”有多少?
来自金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金华全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75.3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6.3%。其中,子女离家的老年夫妇大约有35.4万,占老年人口的一半左右。
“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巢老人。”金华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胡炳金说,这个比例在全省位于中等水平,“现在独生子女多,随着出生率下降,子女一旦外出打工或者求学,父母就会成为空巢老人。”
胡炳金表示,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加的原因之一。另外,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父母分居,这也导致“空巢老人”增多。
1个现实
“空巢”不可逆转
“空巢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胡炳金认为,“空巢老人”的出现,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越发达的国家,空巢老人越多。”
不仅仅是城市,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也选择外出务工,条件好了,就在务工的城市定居,只剩老年人守着山村度日。
“要减少甚至消除空巢老人,是不现实的。”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邵斌认为,既然不能在数量上减少,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上做文章,包括物质和精神。
“除了没人照料外,他们面临最多的是心理问题。其实大多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慰藉。”
1个追问
“空巢”如何不“空心”
“空巢”不可避免,“空心”却可以治愈。
周邵斌表示,“子女常回家看看”入法,代表了一种姿态,但治愈“空心”却更需要老人和子女一起努力。
“其实,法律不能约束感情,仅凭这条法律,也很难改变一些现状。常回家看看,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当然,老人也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驱逐寂寞感。”
治愈“空心”也需要社会共同出力。
以金华南苑社区为例,2008年5月,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了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上门送餐等10项服务,只要社区老人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所需要的专业服务。2009年9月,社区又新建了“大家庭食堂”、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等活动室。
“每天都有200多个老人在这边活动,其中就有不少空巢老人。” 南苑社区党委书记汪燕飞说,“大家在一起谈谈心,精神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