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授的受捐名单何以让官员那么紧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09:48  生活新报

  曹林

  近日,一向热心公益并反对强拆的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让失屋农民过冬”的活动,筹资救助遭遇强拆的农民,经确证被强拆而失屋无处安身的农民能获得1200元的过冬费,于教授会定期将获得捐助的名单贴出来。这一公益行动在获得民众力挺的同时,也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不满。有地方政府多次来电表示将解决此事,希望把名单从网上删除。(1月6日《北京晚报》)

  于建嵘教授值得尊重,这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公共知识分子情怀令人景仰。与之相对的是,地方政府的态度有些让人不解,教授引导社会做善事捐助被强拆者,帮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其实也就帮政府缓解由强拆引发的冲突,使他们不至于因陷入绝境而做出极端的行动来——地方政府干吗这么敏感和紧张,要求把名单从网上删除。

  政府的这种紧张其实不难理解,在“捐助被强拆者”问题上,公众看到的是温暖和善意,而站在他们的利益立场和衡量角度上,他们看到的则完全是不怀好意地“揭政府的丑”,他们考虑的也不是“被强拆者能不能过冬”这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政绩、形象和利益。

  从这种利益角度衡量,于教授在自己影响颇大的微博上公布受捐的失屋农民名单,对农民和社会是大善事,却触犯到了地方政府所关心的部门利益和私人利益。这样公开受捐名单,可能将当地的强拆丑闻一起牵连出来。网友们围观那些受助的失屋农民,不仅仅会欣慰于看到他们受助后的笑容,不仅仅会从这件事中感受到温暖,也会顺藤摸瓜地去追问原因,追问到底是谁迫使他们失去自己的房屋而无处安身无家可归,矛头最终肯定会指向作为强拆者的地方政府部门。这,当然是地方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捐助失屋农民——“失屋”比“捐助”更引人注目,地方政府深谙这个道理。一个个这样的失屋农民的名单,其实就是一个个地方政府滥用公权强拆百姓房屋的黑名单。地方官员不会看不到这份“捐助名单”所包含的强烈的批判意味,不会读不懂这种社会捐助行动,实际上是舆论和公众对政府强拆所表达的一种不满。

  一些地方政府既然敢于强拆,就不怕他们“以死相抗”,怕的是事情会上网引起媒体关注。比如,宜黄强拆一事经媒体一报道,立刻成为了举国关注的丑闻;青岛的强拆经“微博遗书”一报道,当地政府不得不立即“暂缓强拆”——他们害怕“引起媒体的关注”,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他们要给民意一个交代,就通过问责下面的官员来平息民怒。

  在这种担心下,地方政府急着要于建嵘教授删受捐名单,就很容易理解了。只要不上网,不被媒体围观,事情就好办。可问题是,媒体如果不围观,被强拆者能依靠什么与强悍的公权力博弈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