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需要回归常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03:23  现代快报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梁文道出了本书叫《常识》,非常受欢迎。梁文道在书中没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帮这个社会梳理了一些被遮蔽的常识,他让读者很是恍然——原来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原来很多常识都快被我们忘掉了。继续恍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被一些不公扭曲得太久了。

  本周即有好几件事与回归常识有关,最近的一起发生在杭州。话说杭州市规划局就一起“绿地变高楼”事件举行听证会,面对居民种种犀利的提问,规划局官员招架无力,最后竟只能强行结束会议。对这次引发轩然大波的听证,很多网友感到相当悲哀,被官员强行结束的听证会,进一步强化了“听证会很多时候已成道具”的判断,这名官员也被网友们骂得不轻。强行闭会的官员当然不对,他这么做不只是没有接受批评的度量,更是对规则的公然践踏——谁说听证会是你想开就开想停就停的?但如果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名官员被迫强行闭会,倒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他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楚这么一个常识:一场真正的听证会,本来就应该是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主持者遇到难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想看,如果这场听证会已经事先被设计,如果听证代表都是政府部门找好的演员,这名规划局官员何至于最后搞得如此下不来台?但印象中,在这么多的听证会当中,主持人被搞得这么难堪还只是第二次,前面一次,发生在2009年12月的水价听证会上,当时消费者代表刘天晓对听证过程严重不满,向主持席怒扔矿泉水瓶,震惊全国。

  对于杭州此次的听证风波,1月8日的《新京报》评论说得好:乐见听证会上的直接交锋。作者认为:一场听证会出现官员被气走这么出人意料的结局,关键在一点——不走形式。在这场听证会上,只有官员与民众,而没有以往听证会上“被代表”的代表。也正是因为相互之间直接交锋,所以民众才能把想说的话、要提的问题都说出来。

  听证会不走形式、不被设计、没有演员、利益双方直接交锋,这原本就是我们设立听证制度的初衷,听证方案提出者必须做好承受犀利反对意见的心理准备。没有了这些常识支撑的制度核心,再多再热闹的听证会,都只是一幕丑陋的话剧而已。不过很遗憾,这样的常识已经让人有些恍然,因为太多的表演式听证会,已经让我们很有些麻木了——听证会好像已经不再与我们利益攸关。如今官员在听证会上被气跑,也让人相当意外,可大家要知道,官员在听证会上被逼问得受不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啊。我们的意外,恰恰说明,我们要和信誉严重受损的听证制度一样,回归常识。

  另一件帮助我们回归常识的事情,是发生在安徽怀宁高河镇的23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污染源已经查清,是当地几家未通过环保验收即开工生产的电源厂。但诡异的是,其中一家电源厂竟是当地环保局招商引资而来。本应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环保验收的环保局,居然干起了招商引资的活儿,引进来的项目还是未通过环保验收的带病企业。这样的环保局,哪还有丝毫环保的样子?分明已经是一间饥不择食的投资中介公司。

  《广州日报》1月8日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现代政府,职责绝不应是全民招商,把招商引资视为所有政府部门第一政绩的发展理念,根本算不上是科学发展观。“环保局引进污染企业”,是一些地方政府迷失于GDP政绩必然要催生的黑色幽默。

  政府不能搞全民招商、GDP不是第一政绩、环境保护永远重于经济利益……这些何尝不是常识。但在唯GDP论的发展大旗挥舞之下,这些常识早已经被一些地方抛在了脑后,一些官员热衷于说的,是“先污染后治理是发展必由之路”,他们心里成天想的,是“在我身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他们用自己的那一套代替了常识,他们让常识在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稀缺,以至于有符合常识的事情发生时,人们会感到陌生,感到惊讶,继而是一拥而上的赞美。我想,当一个社会已经如此不适应常识时,必然意味着规则意识的日益稀薄。

  正如《中国青年报》近日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仅4.3%的人认为当前人们“非常尊重规则”,35.0%的人认为“非常不尊重”。更有81.5%的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社会,不守规则的人比守规则的人更易成功。这虽然是一次样本不足5000人的小范围调查,但也已经相当说明问题:规则意识在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奢侈。要想改变这一怪现象,权力必须首先尊重规则,回归常识,否则的话,整个社会只能在一些问题权力的带动下,离规则和公平越来越远。

  □本报观察员 赵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