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4000多名烈士 盐城“归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03:23  现代快报

  

4000多名烈士盐城“归队”
守墓人卞康全指着整修一新的五条岭烈士陵园感慨万千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邢志刚
4000多名烈士盐城“归队”
原位于友谊村的无名烈士墓被迁入五条岭烈士陵园

  盐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誉。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战争年代先后有11600多名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长眠在盐阜大地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少壮烈牺牲的烈士没有留下一个名字、一块墓碑。很长时间以来,他们的墓地荒草丛生,他们的事迹几乎湮没无闻。

  2009年年初,为抢救红色资源,盐城阜宁县在全国首家实施“慰烈工程”,将原来散葬在全县各地的836位有名和无名烈士统一集中安葬到阜宁、芦蒲、益林等3个烈士陵园,让烈士回到了“家”中。“阜宁经验”无疑具有榜样带动作用,此后,一项“让烈士回家”的浩大工程在盐城各地展开。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石爱卿介绍,根据最新统计,在盐城,目前已有4200座散葬烈士墓进入了当地的陵园。

  “告慰烈士英灵,安慰烈士亲属,教育革命后代”,成百上千的烈士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他们的亲属,在60多年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一个守墓人坚守20年的承诺

  1月6日,盐城南郊亭湖区步凤镇庆元村,寒风刺骨。站在庄严肃穆的五条岭烈士陵园,今年45岁的卞康全望着眼前的一座座墓碑,感慨万千。卞康全的家与陵园毗邻,从小就在当地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切再熟悉不过。除了农民外,卞康全现在还有一个身份——陵园的守墓人。

  五条岭烈士陵园,长眠着几千名英烈。快报记者注意到,除了99座有名有姓的烈士墓外,大量烈士墓的碑文非常简单:“十四名烈士”“三十三名烈士”“十二名烈士”“二十一名烈士”“一条岭九名烈士”的字样随处可见。卞康全介绍,这些烈士墓,都是从步凤镇板土村、伍港村、烈士村、李坝村、友谊村等地群墓迁过来的。“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年龄都非常小,根据查证,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在“一条岭九名烈士”墓的墓碑背面,刻录着这样一段文字:“迁于友谊村群墓,盐南阻击战中牺牲的9名烈士,被当时伍佑区永忠乡村民挖了一条东西向的沟子埋葬,故称一条岭。几十年来,每逢清明节,当地村民和中小学生都前往填坟祭扫。为激励后人,使先烈们的英名和事迹永留青史,将9名无名烈士迁至五条岭烈士陵园。”

  陵园内的五条小岭非常引人注意。卞康全介绍,五条岭下,长眠着2000多名无名烈士。过去的这么多年,这里几乎很少看到烈士的亲人来寻亲、祭扫。加上墓地简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即使在20公里外的盐城,也鲜有人知道这片“五条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本地人,知晓的也越来越少。“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门口有五条小岭。长辈们说,下面埋葬的都是解放军战士”,卞康全对记者说,以前墓地里荒草丛生。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村民们会到墓地里去看看,上点新土。

  1991年春天,一位女士来到五条岭。“那年春天,一位大姐到我家借铁锹用,她说她是来五条岭无名烈士墓找父亲坟墓的,我一听就拿着铁锹跟她一块去了。我知道,每年清明节,除了村民和村里小学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人来祭扫烈士,她是我见过的第一位到五条岭烈士墓来祭扫亲人的,后来我知道她叫陈继业,是盐南战斗革命烈士陈同桂的女儿。”卞康全说。

  卞康全介绍,“当时五条岭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荒草地和五条土岭。那天,陈大姐哭得非常伤心,她伤心的样子,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陈大姐临走时对我说:‘小兄弟,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以后不可能每年清明节都过来给父亲上坟,就请你替我上坟吧,顺便也给这五条土岭添点新土,让地下的烈士英灵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们!’”卞康全说,那天,陈继业一直在五条岭烈士墓前呆到了黄昏,一直在默默地流泪。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去给烈士烧纸添土,一方面是因为陈大姐的嘱托,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埋在那里的都是烈士,我们给他们的坟上添几锹土、锄几把草都是应该的!”1995年清明节,卞康全再次见到了陈继业。卞康全回忆:“那一年,陈继业自愿捐献1400多元钱,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协助下,为安葬在五条岭烈士陵园的两千多无名烈士建起了一座纪念碑。”此后的很多年,卞康全说他与陈继业失去了联系。但信守承诺的卞康全,却没有忘记当时自己为烈士上坟的承诺。每逢清明节,都会去五条岭添点新土。

  盐南阻击战

  2000多指战员长眠地下

  盐城市政协文史委员,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员陈宗彪告诉记者,位于亭湖区步凤镇境内的五条岭,因盐南阻击战而得名。据五条岭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1947年11月下旬,解放军在苏中南线发起强大攻势,歼敌近万人。国民党企图挽回败局,于12月中旬急调整编四师90旅、整编51师一部共5个团13000余兵力,组成“追剿纵队”,先是南援苏中,后又回犯苏北。

  为打击敌方气焰,解放军华中临时指挥部集中苏中军区十一纵队31旅,32旅,苏北军区十二纵队34旅,盐阜独立旅,于12月26日在通榆公路、串场河、便仓一带设伏,激战四昼夜,毙敌4000余人,俘敌90旅副旅长以下3000余人。

  盐南阻击战堪称艰苦惨烈。时值数九寒冬,滴水成冰,气候环境异常恶劣。敌方武力占优,地形有利,加之诈降施毒,致使我军2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由于战事频仍。我军部队撤出战斗后便立即转移,先烈们连姓名都未能留下。当时的盐东县政府组织县总队、民兵和群众含泪将烈士遗体运至伍佑区袁坎乡港南村(现步凤镇庆元村)一块空地里,就地挖沟掩埋,堆成五条长岭。

  那一年冬天,里下河平原上的雪是红的。今年80岁的离休干部徐宝顺当年参加了这场恶战,“当时天寒地冻,那天夜里雨哗哗地下,我们的棉衣全湿透了,身体冷得像刀刮,个个都是泥人。我跟着二排行动,一排走在前面。半夜两点钟的样子,一排与敌人接上火了,立即展开肉搏。”

  陈长安,79岁;卞坤,85岁;陈长如,76岁。60年多前,他们亲眼目睹了烈士被安葬在五条岭的全过程。“那天下着小雨,又冷又湿。挖开的沟有一米深,一人宽,近50米长,负责掩埋的大多不是本地人,听说有的是担架队的,很多乡亲围过来也搭把手,大家眼里都含着泪。遗体是装船运过来的,看年岁好多和我差不多,有的只有十七八岁,一脸孩子气。”

  “那场面真不忍心看啊。”陈长安老人记得,有的头被打破了,有的被烧得焦黑。因为下雪下雨,很多人身上都是血和泥浆。“由于敌情太紧,这些都是被匆匆抬下战场的,根本来不及清理,更不用说清点谁是谁了,直接葬了,然后又去战场了。”“最初抬上来的还有棺材,让这些死去的英灵有个简单的安身之所。船运来的遗体越来越多,棺材用完了,只好用白洋布一裹搁在沟里;白布也用完了,只好在沟底铺一层芦席,然后直接把人抬进去;最后芦席也没了,就人摞人,第五条岭摞了三四层,一米高的坑都填满了,高出了地面,最后盖上土。”老人继续回忆说,当时一连埋了三天三夜。“我们虽然没有上战场,但可以想象,那场战斗肯定惨烈无比。”

  民间从此有了“五条岭”的说法。庆元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告诉记者,以往下大雨的时候,五条岭下有骸骨被雨水冲刷出来。雨停后,村民们总要去上一些新土,将骸骨掩埋。

  政协委员提交提案

  五条岭修建烈士陵园

  2008年,盐城市当地媒体无意中获得线索后,在当年清明节前后连续推出了多篇报道,此后,五条岭那段尘封的历史再次被开启。全国各地的读者、观众、网友反响非常强烈。古稀老兵闻讯老泪纵横,八旬参战民工主动提供情况,大中小学教师、青少年学生、知名企业家、普通市民等在震撼之下,纷纷前往拜祭,并慷慨捐款捐物。

  陈宗彪介绍,在媒体频繁的跟进和报道之后经过多方努力,已找到一批无名烈士的下落,有的亲人(遗腹子)尚在。同时,在五条岭及周边地段又发现多个无名烈士墓葬地。小到几个人,多到上百人。远到四川、贵州、辽宁、湖南、上海、山东,近到南京、扬州、泰州、淮安等地,不断有读者追寻查访亲人的下落,不断有烈士亲属、后人前往五条岭焚纸洒酒,拜祭牺牲的亲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千万不能忘记这些牺牲在共和国建立前夕的无名烈士,要认真修缮五条岭烈士墓园,使其成为人们表达敬仰、感恩之情的场所。

  2009年“盐城两会期间”,陈宗彪递交了一份提案。在提案中,陈宗彪建议盐城市委市政府以及亭湖区、步凤镇要高度关注“五条岭”烈士墓葬地长期被遗忘的尴尬局面,认真规划,切实保护,以有效可行的措施告慰长眠的烈士;对烈士墓葬地进行就地保护,不要改变五条岭无名烈士墓地的现状。更不要在五条岭上添加水泥钢筋之类的现代建

  筑物品。即使是修缮也要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因为失去了原汁原味的遗址风貌就失去了打动人、教育人、激励人的基本条件;请烈士陵园方面的专家,对五条岭墓地进行保护带等设计,以供人们凭吊瞻仰;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要做好五条岭烈士的查找、确认及相关图片、资料、遗物的收集整理工作;修建五条岭烈士纪念陈列室。其陈列内容主要以盐南阻击战为主题,陈展这场战斗相关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与其关连的烈士生平,和仍健在的老兵们对其祭祀凭吊的资料照片。

  民间的声音和政协委员提案,很快得到了盐城市各级部门的积极回应。2009年年初,盐城市决定,在五条岭修建烈士陵园。陵园门前那条泥泞的小路,很快被修好。当年,陵园的一期工作也很快展开。看到身边的这些“老邻居”的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卞康全激动不已。“五条岭开始建烈士陵园了!”卞康全希望,陈大姐能再来五条岭看看。因为现在的五条岭已今非昔比,陵园南边的泥泞小路已变成宽阔的水泥路了,当年荒草遍地的墓地如今已经整修一新,四周还建起了围墙,北边即将建造二期工程,这里将成为盐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09年5月,卞康全托在各地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发帖,寻找陈继业。卞康全掌握的陈继业的资料很有限:陈继业,60多岁,系烈士陈同桂之女,祖籍泗阳县,原先在河北省邯郸市工作,后来听说调到苏州市了。至今,还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卞康全致陈继业大姐的一封信。但寻人信件在网上发出后,反馈回来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一个偶然的机会,卞康全找到了一本名叫《风雷激》的革命回忆录,其中有一篇陈同桂烈士的战友刘信老人的回忆文章,文中说他和陈继业有过书信往来。根据这些信息,卞康全在南京的一位朋友注意到这本回忆文章结尾署名为“刘信2000年于溧水”的字样。

  根据刘信老人住在溧水的线索,信息又被发到了南京溧水网上。帖子发出去不久,就有热心网友主动跟帖相告,刘信老人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他有个女儿在当地的档案局工作。“刘信本人去世了,那他女儿是否知道陈继业的住址呢?”后来,刘信在南京溧水档案局工作的女儿刘春兰被找到。但遗憾的是,刘春兰称记不清陈继业的具体住址了。但她提供信息,陈继业上世纪90年代从河北邯郸调到了苏州新区某公司工作,目前肯定还住在苏州市区。

  在苏州媒体报道之后,2009年6月29日,陈继业的子女在网上看到了卞康全写的信。时隔14年之后,卞康全终于和陈继业再次取得了联系。当年8月,五条岭前,两人再次相聚。痛哭失声、悲痛欲绝的陈继业对卞康全说,听爸爸的同乡战友刘信老伯讲爸爸作战非常勇敢,有一次战斗结束后,部队评功论奖,消灭一个敌人就奖励一条毛巾,爸爸得的毛巾最多,但他把毛巾分给了战友。爸爸牺牲后,家里好几年也得不到一点消息,家里人心里虽有预感,但谁也说不出。妈妈只能偷偷地哭,奶奶也是背着妈妈哭。

  五条岭不是孤案

  阜宁全国首推“慰烈工程”

  亭湖区民政局副局长陈林告诉记者:“五条岭烈士陵园作为亭湖区慰烈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二期工程将要建设一个陈列馆,将把征集来的烈士的有关资料陈列在内。政府拨款,免去了烈士家属的经济负担,但查找和确认散葬烈士身份却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盐城市各区县民政局特别抽调了机关干部和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各区县的武装部也派出民兵小分队,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了解情况,并协助烈士亲属将烈士墓迁葬到烈士陵园。目前此项工作还在推进当中。”

  从分散安葬到集中安葬,让烈士进入陵园,让烈士回“家”。发生在五条岭陵园的这些变化,在革命老区盐城并不是个案。这些,都和盐城市实施的一项“慰烈工程”休戚相关。

  “盐城作为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境内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几百起。先后有11600多名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献身的先烈长眠于盐阜大地。多年来,该市在市县乡三级修建革命烈士陵园,集中安葬革命烈士。盐城市各县(市、区)先后建有革命烈士陵园120多个,其中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个,县级陵园7个,乡镇级陵园112个,还有分散的烈士墓(含群墓)4200座(包括无名烈士墓134座)。”盐城市民政局副局长石爱卿告诉记者,近年来,虽然烈士纪念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对烈士纪念馆建筑物建设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散葬烈士墓,设施陈旧、破损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严重破损的占一半以上。普遍存在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的情况。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乡镇烈士陵园,特别是散葬烈士墓无人维护,损坏日益严重。不少烈士墓坐落在偏僻的农村田野、水沟旁边,杂草丛生,难以辨认;此外,还存在散葬的烈士墓地没有专人管理的问题。全市112个乡镇级陵园没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散葬烈士墓更是无人管理。由于本身建设差,又缺乏专人管理,损害了烈士墓园应有的严重肃穆气氛,不能起到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作用。

  石爱卿介绍,2009年2月25日,盐城启动“慰烈工程”。“为了告慰烈士的英灵,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烈士墓迁往烈士陵园,经费都由政府出,而且每一户有名有姓的烈士的亲属还补助1000元。”而作为革命老区的阜宁,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先行一步。

  阜宁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这里先后发生了大小战斗千余次,牺牲的烈士有3000多名,其中阜宁籍就有1800多名。大多数都散葬在农村田野。2009年年初,阜宁县开始组织实施“慰烈工程”,将原来散葬在全县各地的836位有名和无名烈士统一集中安葬到阜宁、芦蒲、益林等3个烈士陵园,让烈士回到了“家”中。

  阜宁县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样做既告慰了烈士英灵,安慰了烈士亲属,又教育了革命后代;既发挥了陵园作用,又节约了农村土地。“这项工作赢得了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主管部门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09年7月3日,江苏省民政厅在阜宁召开了“慰烈工程”现场会,推广阜宁试点经验。在全省率先、全国首家实施“慰烈工程”的阜宁县,在场的国家民政部优安局戴爱娇处长十分感慨地说,老区阜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确实了不起。2010年2月25日,盐城市政府在阜宁县召开全市慰烈工程现场推进会。要求将4066座分散安葬的烈士墓在当年清明节前全部集中安葬到县乡烈士陵园。具体的承办单位是各级民政部门。

  石爱卿说,阜宁在“慰烈工程”方面先行一步,起到了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民政部门要求盐城其他地方按照阜宁的做法来实施。“这个工作千头万绪,量大面宽。首先要对散葬的烈士墓进行调查,登记造册,确保做到不漏、不重、不错。其次要广泛发动乡镇和村组干部,分组分片,与烈士亲属逐一见面,沟通,进行充分协调,磋商,签订迁移协议。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既要维护“慰烈工程”整体工作的严肃性,还要照顾到个别烈士家属的特殊需求,充分体谅烈士家属的特殊心理感受。第三还要同步实施选址、建墓工作。“有些县级烈士陵园因为土地等原因,不具备全部集中安葬的条件,采取的是方便烈士亲属就近祭扫的原则,在历史影响大、基础设施规模大、建园时间长、地理位置适中、有发展潜力的乡镇烈士陵园作为集中安葬点。

  石爱卿对记者称,“慰烈工程”不是简单的迁墓、移墓。而是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原则。要将“慰烈工程”建设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的样板工程。

  烈士“回家”

  4200座散葬烈士墓进陵园

  记者了解到,五条岭埋葬着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2000余名烈士,由于史料不全,许多烈士英名湮没已久。目前,盐城已落实相关部门牵头,争取明年清明之前,完成史料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盐城市政协文史委员,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员陈宗彪对记者说:“哪怕有一丝一缕的线索,我们都不放过。”

  陈宗彪告诉记者,五条岭烈士墓葬地的遗存,不但是盐城、江苏仅有,且为全国所罕见。保护、修缮好这块遗址是盐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更是打造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品牌的需要。它必将成为盐城市第一个以反映解放历史为主题的,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独特地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将与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设施互为一体,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关注,受到老战士及烈士后代们的关注,这一种关注将成为推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陈宗彪看来,将烈士在陵园集中安葬让后人进行凭吊,并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盐城市除了在征集相关的文史资料外,还在组织人员,对烈士们的事迹进行调查和梳理,接下来将编撰成书籍。“弘扬传承烈士们的精神,要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陈宗彪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盐城在推进“慰烈工程”的过程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地方财政部门应该将‘慰烈工程’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要确保投入。”另外,陈宗彪还呼吁企业家、慈善家、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这项“民心工程”“党心工程”予以大力的赞助。

  “对烈士的态度,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取向。”石爱卿副局长对记者称,既定的迁墓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目前盐城市的“慰烈工程”正在向纵深推进。据盐城市民政局最新的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盐城市共有4200座散葬烈士墓(包括134座无名烈士墓)进入了烈士陵园,投入资金为1561万元。

  □快报记者 邢志刚 盐城报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