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寒风风景线:杨树国和他的“马路厨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0:55  亚心网

  亚心网讯(文/ 记者 李萍 图/记者 朱翊) 一口油锅支在冰天雪地之下,一把均匀的细面滑入油锅之中,只听一阵“呲呲”作响,油锅上方立即腾起一片浓浓的白雾……

寒风风景线:杨树国和他的“马路厨房”

  ?1月9日18时20分,青年路兵团电视台对面的马路市场,杨树国在炸馓子。亚心网记者 朱翊 摄

  1月8日19时许,夜幕下,青年路油库车站边熙熙攘攘的的露天农贸市场内,39岁的杨树国在他的“马路厨房”边忙活着。这节两米多长的馓子摊位由杨树国一家三口经营。

  杨树国负责炸馓子,他爱人周红负责缠面,女儿小娟负责卖馓子。

  “在外头做馓子,可不比在家里,手都不听使唤了。”包裹严实的周红站在“案台“——一块架在三轮车上的木板前,板子上搁着一大盆盘好的面脐子,每层抹足了清油,足有15公斤重 。周红的手已经冻得通红,但仍不停地将拇指粗细的面脐子拉成细条,这个动作,她每天要重复至少4个小时,已经做了七八年。

  杨树国的“灶台”是用一个废弃的铁桶改造的,紧挨着“案台”。铁桶内的无烟煤正呼呼地烧着,杨树国拿着两只自制的长竹筷在油锅里翻炸,不到5分钟,金灿灿的馓子就出锅了。

  “这些馓子可是我全家的活路啊!”,杨树国说,他和爱人清晨5点多就开始忙活,和面、醒面、加盐、加芝麻、刷清油,每个步骤都不敢马虎,因为市场紧邻小区,做的大多都是回头客,不能把自己的牌子做砸了。

  “我家的馓子是河南馓子,香酥脆、口感微咸,很好吃的。”杨树国说,他家的馓子是他和爱人摸索出来的,试验了好多次,发现周围的居民们都挺喜欢吃,就一直做了下来,每个月可以挣一千多块钱,刨去房租,一家人还是可以生活下去的。

  2000年,杨树国和爱人从河南农村老家来到新疆,“我们开始是在建筑工地打工,经常是活干完了,还拿不上工钱,最难的时候,两口子靠捡垃圾过活。2002年,杨树国背着一个尿素袋在街头拾荒的一幕被同乡悄悄拍了下来照片保留至今。

  如今,杨树国家的日子依然拮据,但每次看到有乞讨者路过摊位,他还是会给对方一些钱或者几把馓子,“一看到他们,我就觉得自己过得已经很不错了,我知道他们的苦,日子不难到一定的份上,谁会向人伸手要啊!”

  在乌鲁木齐打拼了10年,杨树国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女儿小娟,今年17岁的小娟在乌鲁木齐只读完了小学就辍学了给父母帮忙了。但小娟说:“我还是想读书”。看着女儿,杨树国半响才挤出一个字:“中”。

   ==》系列报道回放:

  ?寒风风景线:小伙寒风中地下通道唱歌

寒风风景线:杨树国和他的“马路厨房”

   寒风中最美丽的人:天寒地冻卖报老人坚持摆摊

寒风风景线:杨树国和他的“马路厨房”

  ? 寒风中最美丽的人:加气工三分钟的酸甜苦辣

寒风风景线:杨树国和他的“马路厨房”

  总有一些面孔,与你素不相识,却让你久久难忘。

  总有一些场景,是你偶然遇见,却另你常常回想。

  ? 我们的网上家园:http://bbs.iyaxin.com/forum-214-1.html

  欢迎点击进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