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样的冬天,为何有不一样的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3:38  现代快报

  

一样的冬天,为何有不一样的冷
一样的冬天,为何有不一样的冷
2007年2月上旬,行人的衣着已比较单薄资料图片
一样的冬天,为何有不一样的冷
“汤婆子”曾经温暖了一代人的冬天 资料图片

  在今年冬天还没来临前,“千年极寒”之说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如今,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一小半了,北方的冷空气常常来,但是总是来“打酱油”。从目前看来,江苏的这个冬天还不算寒冷。根据历史记录,南京北极阁气象站曾经在1955年冬天测出百年最低气温-14℃。而目前南京冬天的最低气温只有-6℃左右,想要达到百年极寒,还真没有影子。那么,同样是冬天,为何冷暖不一?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孙羽霖

  冷冬或是暖冬,大气环流是关键

  冷冬或暖冬,要看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

  “今年将会遭遇千年极寒,是典型的冷冬。”这个说法已经在网上沸沸扬扬。但是,江苏省气象台气候中心的研究人员却认为,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目前还无法定论。

  “暖冬和冷冬,这些词语都是近些年来才热门的概念。”江苏省气候中心的专家说,暖冬在以往气象学上都没有严格定义,是近几年因为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气象名词。从上个世纪末,暖冬和冷冬的概念都有很多争议,一直到近十年,各个气象专家的意见才渐渐达成统一。

  那么,冷冬和暖冬的标准是什么呢?

  “2000年以来,气象部门把冬季出现异常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那么这一年这一区域就是暖冬,否则为冷冬。”专家介绍说。

  那为何有的冬天偏冷,有的冬天暖呢?

  南京大学气象专家余志豪分析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常常表现为降水、气温、风力等等因素影响,因此气候天气会有日变化、月变化、季度变化、年变化。“我们过去的历史中,没有哪一天的天气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余志豪介绍说,但是谈论到气候变化的原因,这可是个复杂的多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概念。影响气候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了。每一年影响到我国的冬季风的强弱冷暖空气活动的程度都可以使这一年冬天的气温产生波动。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海洋、火山、太阳辐射、地震、地幔地热涡等等。

  仔细分析江苏1961年至2007年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图,记者发现2006年的冬天,整个冬季南京的平均温度达到了5.2℃,比近三十年来的平均温度高出了2.2℃,从气温上来看,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天。

  2007年2月6日

  南京最高气温20.8℃,百年罕见

  冷冬或暖冬,南京今冬现在不好说

  “看这条平均线,从1986年起,江苏的冬季平均气温总体上在偏暖范围。”江苏省气候中心的专家列出了1961年至2009年江苏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柱状图。1986年后,是江苏冬季气温的一个转折,这也是全国许多地区冬季气温变暖的开始。据统计,我国自1961年至2009年共有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因此可以称为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虽然1991年12月29日出现了摄氏零下13.1度的低温天气,但是,这个冬天的平均气温仍然在暖冬标准内。

  根据2007年2月6日的气温记录,当日南京的最高温度就已经高达20.8℃,气象专家回忆说,这样的暖冬天气在南京可谓百年罕见。2月南京的街头,已经展现初春的景象,柳枝开始冒芽。不仅仅是南京,全国各地的冬天都在喊“热”,北京2月5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16℃,超过了167年来同期最高值;上海21℃,街头卖起了冷饮;北国的哈尔滨的冰雕也提前融化。

  那么今年会不会又是一个暖冬呢?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12月份下旬,江苏平均气温比常年平均偏低,而12月上旬和中旬气温偏高。于是整个12月,江苏的平均气温还是总体偏高。目前这个冬天刚刚过去了一半,想要现在就下结论,今年江苏的冬天是暖冬,未免操之过急。

  转折性气候预测犹如地震预测

  气候预测达到60%的准确率就能合格

  不久前,一些网站评选最不靠谱的职业,气象预报员不幸当选。因为预报准确率只能达到80%,常常被老百姓不屑。其实,这其中有部分都是由于转折性天气造成的后果。

  那么,什么叫做转折性天气呢?气象专家解释道,比如在温暖的秋季,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中,冷空气打破了原来的天气系统平衡点,制造了一场天气动荡,突然来了一次降温降雨的天气过程,致使前后两天的天气出现了明显变化。在这样的天气发生之前作出预报,就叫做转折性天气预报。

  转折性气候的预报也是类似。只不过三到五天的天气预报时间,尺度延长到1个月以上,但是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这就给捉摸不定的气候,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1978年,当年江苏的冬季出现了显著的暖冬气候,冬季的平均气温超过多年平均值1℃。而在第二年,冬季气温波动不大。到了第三年,江苏出现了显著冷冬,江苏冬季的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低了1℃。

  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人们想要提前完全准确地预测出来年冬季的冷暖是存在困难的,尤其是转折性的天气和气候,“这犹如地震局准确预测到了地震一样。”气象专家表示。

  在气象部门里面,有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只要能预测达到60%的准确率,这一年就可合格达标了,这就是比天气更难预测的气候。

  天气预报是根据现有的天气来推算未来几天发生的天气,简称是“看未来”。“气候预测的工作思路与天气预报完全不同。”专家说,“我们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确,我们只能从过去的天气资料中总结未来天气发展的趋势。”比如,江苏省气象部门要预测2011年2月份的气候变化趋势,主要有两个过程。首先,总结江苏历史上1961年至2009年以来所有2月份的天气数据,搜集各种气象信息,然后逐一对各种气象指标进行分析。

  以气温、降水两个关键的指标为例。推算出2月份的气温平均值、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概率等信息,再根据江苏当地的气候预报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在反复地修正之后,才有可能向指定用户公布。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气候预测达到60%就可以算合格了。因为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仅供政府部门参考,不对外发布。

  天气预报,好比医生治疗感冒、发烧。而气候预测就好比医生遇到一个疑难杂症的病人,根据病人现有的体质,医生观察病症,预测出可能出现的病情。但是如果问医生“手术过后,病能不能痊愈?”“60%痊愈的可能性吧。”医生无法给你打包票。

  关于取暖的记忆

  火冲(音同):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以前,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生活水平中上等的家庭中,家里都有火冲(音同),”余志豪介绍,那是一种铜制的取暖设备,外形像个小脸盆,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家里都用柴火烧饭,木炭点燃后,烧成了红红的,就放到火冲里面,木炭燃烧很缓慢,散发出来的热就用来暖脚。

  立筒:那时候,还有给小孩子特制的取暖设备呢。我的长辈们叫它“立筒”。余志豪老师解释道,找人制作一个两头都没有盖子的木桶,木桶的高度大约在1米左右,在木桶的底部放上一盆炭火,隔上一块木板,小孩子可以站在上面玩耍。娃娃的脑袋和手臂都可以露在外面。由于木桶挡住了寒风,又聚集了暖气,小孩子在里面玩耍也比较安全。这种设备以前在北方还比较常见。

  稻草褥子:在改革开放之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睡上棉被。一些贫困的人家,就用厚厚的稻草做褥子。“我50年代来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路边还有一些人专门做稻草生意,他们把编织好的稻草拖到城里来卖。”气象专家余志豪告诉记者说,那时候自己是个穷学生,第一年在南京过冬天的时候,冬被带得不够多,也买过一床稻草褥子。

  汤婆子:到了80年代左右,空调和电热毯都还没有出现。早期,成年人用得比较多的取暖设备是“汤婆子”了,这是一种铜制的暖具,里面灌上了热水、裹上一层布,在睡觉之前放到被子里暖被窝。但是寒冷的冬天,往往要一个小时才能温暖地入睡。

  盐水瓶:买不起“汤婆子”的人家,就去医院里找废弃的挂水的盐水瓶,灌上热水,塞上橡皮塞子,一样也可以暖被窝。

  热水袋:生活水平逐渐好起来后,街上可以买到热水袋了。但是冬天睡觉一个热水袋是不够用的。一个人至少要准备两个,怀里一个脚边一个。此外,冬天一床大棉花被是不够用的,至少要盖两床被子。睡觉之前,还要在肩膀两侧放好毛衣,以免翻身的时候肩膀漏风着凉。睡前还要把贴身穿的毛衣,藏进两床被子的中间,这样早晨起来穿衣服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冷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热毯成为了时兴的家庭取暖设备,逐渐取代了汤婆子和热水袋。

  ( 感谢江苏省气候中心俞亚勋对本文的帮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