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逯军低调复出,制度不该低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7:51  燕赵晚报

  邓子庆

  曾因质问记者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被免职后近日疑复出。对此,郑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亮称逯军已于去年3月份恢复工作。对于目前逯军任什么职务的问题,他模糊表示说没什么大变化。(1月8日《钱江晚报》)

  说实话,看到此消息,悲哀之情油然而生。当我们还在质疑那位曾红透大江南北的逯军现今是否复出时,得到的结论居然是他已经在九个月前官复原职了。这种事实让笔者不得不进一步“仰视”一些官员躲避阳光的能力。试想,在“人肉”和网友监督已经到达一个相当高度的语境下,逯军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复出多月,从这一点看,逯军这样的官员似乎更合适去国安局工作。

  时至今日,官员被高调问责后又低调复出,已然成了一个令众人愤怒而又无奈甚至有些麻木的常态。但以往官员复出,多少会找些理由,例如“有才”“能力出众”。而逯军却非同一般,他在被停职接受调查的短短几个月之后,便没有任何理由地复出了,这几个月中,逯军的反省成果如何,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怎样,统统没有向公众交代,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其实,公众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需要一个对问责官员凭啥复出的公开而有力的说法而已,公众期待的问责也不是将一个犯错的官员一棍子打死,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问责官员一个复出的机会,也更能体现出制度的初衷与理性。但是,如果任何官员都像逯军这样被问责后就偷偷摸摸地复出了,现有的问责制度岂不成了一纸空文?诚然,我们在行政问责范围、标准和程序上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但在一些大的方面是有明确规定的,例如多久后该复出,复出的要件是什么,等等。如果这些都不能保证的话,实在目无党纪国法。

  说到底,逯军能不明不白地复出,关键在于现有的问责制度太过低调。此时,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问责,在法律责任的指引下问责,并将问责复出的完整流程放置在阳光底下,显得尤为必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