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痴迷的“面塑艺人”谢彩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7:52  内蒙古晨报

  

痴迷的“面塑艺人”谢彩军

  □本报实习记者 张艳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时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一名25岁的帅气小伙子坐在一家饭店门口聚精会神地捏着关公,关公看上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位小伙子叫谢彩军,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他学习面塑已5年多了,被誉为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谢彩军说,他初中没毕业就四处闯荡,曾在青岛一家大型饭店当传菜员时,他发现,一名出色的厨师不仅要在厨艺上下功夫,还要学会在不同的菜品上用风格不同制的面雕来装饰和点缀。谢彩军便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乎痴迷。于是,他辞掉了工作,下定决心寻访名师学习面塑技艺。

  学艺曾露宿街头

  谢彩军去过大连、北京、山东,寻找有名的面塑艺术家学习技术。他说:“开始学习时遇到很多困难,最难克服的就是自己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没有文化基础更没有美术基础,审美观上不去,做出作品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标准。”他有过放弃的打算,可是又不甘心,于是他从最基础的美术学起,从最基础的审美抓起,每一次学习机会都不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的面塑作品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但是谢彩军并没有满足,一次上网时,不经意看到山东菏泽面塑艺术家穆绪建所创作面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色彩艳丽,他当即被这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当他与穆绪建取得联系,表示要拜师学艺时,穆绪建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令谢彩军兴奋不已。

  刚开始,谢彩军一边工作一边学艺,挣的钱全部买了材料、辅导书、工具等。那时,他在山东没有亲人朋友,没钱住店时,他就在街上找一处相对干净的地方睡觉,有时也像乞丐一样在墙角或桥洞将就一晚,谢彩军半开玩笑地说:“幸好山东不像咱们内蒙古这么冷,要不然等我学会了手艺,也冻残废了。”

  面塑展现牡丹美

  “我真是太幸运了,去山东菏泽不仅跟着穆老师学习面塑艺术,还赶上菏泽的牡丹花会。早就知道牡丹雍容华贵,是花中之王,可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真正的牡丹。我可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一定要一饱眼福,亲眼目睹牡丹的芳容。”谢彩军告诉记者,当见到穆老师手下栩栩如生的面塑牡丹时,谢彩军爱不释手。

  于是,他下定决心学好技艺,将亲手捏制的牡丹面塑带回家乡让亲友们看看。为了能欣赏到牡丹的各种形态,谢彩军每天带着相机,捕捉不同时期的牡丹花。“牡丹从含苞待放的花蕾到绽放,每一个过程都有它独特的美,于是,我把牡丹不同时期的形状都捏了出来,把牡丹不同时期的美,用面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谢彩军和他的面塑本报实习记者 张艳摄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