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听证为“佛山古镇”和谐拆迁奠定前提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8:07  南方日报

  燕郊

  备受关注的佛山古镇二期拆迁项目产生18名正式听证代表、8名候补听证代表并于2010年12月29日参加听证会,表达自己以及所在片区居民的声音,就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问题发出相应的利益诉求。据介绍,二期工程将涉及约4000户居民搬迁。

  “佛山古镇”建设是一项文化工程。众所周知,当年的佛山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镇”,且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佛山古镇”工程,即为古镇复兴工程,设定一个复兴区域,然后致力于做到神态、形态、生态和业态的结合。也就是说,既恢复佛山作为岭南古镇的神韵,又复兴佛山古镇的形态,修复历史文物和步行区,以及恢复当年的文化生态,从而最终实现产业的发展、人气的兴旺。复兴“佛山古镇”,无疑是一件文化盛事。放眼全国,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形态,在我们这个讲文化的时代有中断之虞或者已是既成事实,延续之,使原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利用,亦即保证传统文化链条的完整,不会缺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与任何工程、项目伴生而来的,都有躲不开、绕不过的拆迁问题。“佛山古镇”设定的复兴区域有8848亩土地,其中2000多亩核心区就在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这意味着,生活在这里的不少居民要与自己的“故居”依依惜别,要为此作出一定的牺牲。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拆迁俨然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所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各地不少因之发生了不少极端事件,影响恶劣,以至于社会各界千呼万唤新的拆迁条例尽快出台。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和谐拆迁的成功样板并不乏见,关键在于相应的补偿办法能否为被拆迁居民所接受。近邻广州的亚运城工程就是一个明证。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只用了约9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并实现了“零强拆农房”和“零群体事件”,被公认为拆迁安置的典范,成为“亚运城拆迁安置模式”。

  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听证制度正为政府行政权力的公正行使提供了程序保障。听证也是一种协调,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函就是“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听取听证代表提供信息和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对听证事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更加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案。

  佛山市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高度重视,为“佛山古镇”的和谐拆迁奠定了前提条件。接下来,还需要高度重视听证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采纳合理化建议,对补偿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如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完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浓缩着老佛山最深厚的民俗文化、商业气息的繁荣景象不仅得以重现,而且能够赢得方方面面的交口称赞。于是,“古老”的和现代的佛山将共同迈向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媒体人、知名评论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