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苹果实名制了 我们还在当试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0:14  生活新报

  本报评论员 龙敏飞

  本报1月6日报道,在金马正昌果品市场,一批来自甘肃的苹果纸箱硬纸夹层内,发现一些类似水泥的杂物。而全国各地也有类似事情发生,鉴于此,北京部分市场批发苹果实行实名制的做法。(1月9日《山东商报》)

  装苹果的纸箱造假,于是有了“实名制”。从实际效果来看,下次再买到苹果,里面混有“水泥”,最起码能够寻根究底,按着“实名制”找到最终的责任人,这样的话,就可能达到震慑的效果。因而,可以断定的是,“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苹果包装箱里的造假行为的。

  然而,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不代表“实名制”就是好办法,也不意味着这就可以成为昆明果品市场借鉴的样本。对于这个道理,只需浅显地推理一下,就能明白了。假如卖苹果实名制是很好的措施的话,那么葡萄出问题了、椰子有异状了、梨情况不对了……是不是也要一一实名制呢?那样的话,出了问题就能顺藤摸瓜了。但是,假如什么都实名制了,以我们当前的监管力量和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他们忙得过来么?他们会去忙么?

  其实,实名制虽好,但也不能多用。毕竟,什么都实名制的话,那带来的监管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而出问题本身就是监管的环节出了问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再加大监管压力,这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当然了,从监管者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认为,实名制一来,他们似乎就不用“监管”了,因为出问题了,总能找到责任人。而这,还是大大减轻工作量的一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至此,我们必须反问的是:如果任何的安全问题都当“事后诸葛亮”,那我们还需要监管部门做什么?

  事实上,要治理类似苹果包装盒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监管者尽职尽责即可。一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加强群众热线;三是监管人员多去市场调查。有问责了,有群众的声音了,有监管者的主动作为了,类似苹果包装盒出问题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做到这了,又何须“实名制”呢?又何必让公众当企业家的道德试纸呢?这次加点水泥除了有点经济损失外,还没啥大问题,可要是往里面注射点类似三聚氰胺的东西,实名制能找到责任人,但对公众的伤害如何弥补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