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市长的报告很实在很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黄市长的报告很实在很温暖
昨日,大坪正街,邻居们聚到陈洪家中收看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直播。 记者 张永波 摄

  “现在政策这么好,开开心心地活,快快乐乐地过”,昨日上午,躺在龙湖医院病床上的向时贤一边收看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一边和妹妹拉家常。说到动情处,兄妹俩忍不住眼眶湿润,流下激动的泪水。

  今年84岁的向时贤家住新牌坊,三天前因重感冒住进医院。“现在条件好,每个月退休金有1700多元,一有哪里不舒服出门就是医院,而且住院可以报销95%”,当市长黄奇帆谈到重庆发展突出民生导向,保持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时,老人很感慨。

  向时贤1986年从中梁山煤矿退休,解放前当过多年矿工,他说,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父母死得早,父亲临终前想喝半碗稀饭都很困难,四个弟妹都由他一手拉扯大。电视机前,他和妹妹情不自禁地将思绪拉到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真的很苦,很辛酸”,吃不饱、穿不暖,下雪天没有鞋穿都打光脚板……

  今非昔比。“现在小娃娃好享福,读书(义务教育)不缴费,还免费喝牛奶吃鸡蛋,留守儿童还有代理家长”,老人收看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后说,黄市长的报告很实在,很温暖。市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穷人的生活,桩桩件件、实实在在、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老人的养老待遇问题,政府不但在物质生活上为老百姓精心打理,还关注老百姓的精神感受和内心世界,让我们这些老人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记者 李双全

  低保人群

  政府没有忘记困难群体

  昨日早上8点半,家住南纪门的叶涛拿着热茶杯就出门了。他要到巷口的小卖部看看两会直播,“每年两会我都要看,说的都是跟我们生活有关的事情,能不关心吗?”

  “我患风湿15年了,丧失劳动力。”叶涛今年48岁,离异,与七旬母亲同住在南纪门一套一室一厅的旧房子里,两个人都靠低保生活。虽然两人每个月有500多块钱的低保,但还是明显不够用。去年,政府为城市低保人口上调了低保金,叶涛一家每个月可以多领60块钱。“加起来我们一个月就有600多了,元旦的时候我还特特地买了两斤猪肉吃。”叶涛告诉记者,去年提高低保标准的那张报纸他都还留着。

  当黄奇帆表示,适时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待遇水平时,叶涛激动地拍打起小卖部的售货柜台,转过头告诉记者:“你看,政府果然没有忘记我们!”记者 廖娴雅

  残障人士

  市政配套好走路更安全

  “先生,你要的报纸……”昨日下午,看完两会直播的蔡露在观音桥步行街卖起报纸来特别起劲。“虽然我身患残疾,但政府一直关注我们,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蔡露说。

  “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越来越多了,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我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昨天上午,家住大渡口东风村的盲人刘淑民坐在电视前,聆听着市长黄奇帆在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由衷感叹。

  当听到市长黄奇帆谈到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刘淑民竟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城市建得越来越好了,政府也很关怀残疾人,大街小巷的人行道上都专门铺设了盲道,但让他感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很多人行天桥都没有电动扶梯。“城市功能完善了,天桥都安装了电梯,我们过马路就更安全更方便了。”记者 黎静 秦健

  转户居民

  户改让咱尝到多重甜头

  昨日,家住大坪正街的陈洪家里格外热闹。他特地买了水果,邀请周围的邻居都来家里看两会直播。“我们最关心公租房的问题,就盼着早点能住上新房。”陈洪说。

  陈洪今年50岁,是九龙坡区“农转非”人员,与家人租住在大坪正街。“我和老婆都是农村人,在城里打工十几年了。”陈洪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启动,他们一家都“进城”当上城里人。2009年底,在考察了市场后,他和老婆决定自己当老板,创业做生意。“政府贷给我们5万块创业基金,经过一年的时间,贷款都还清了,我和老婆缴了社会保险。”

  当黄奇帆市长在开幕式上说到:重庆今年将阳光公正地搞好首批公租房申请审核、摇号配租的承诺时,陈洪和邻居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去年就盼着公租房能早点建好,眼下就要摇号配租了。”陈洪笑着说。记者 廖娴雅

  大学教授

  这是份为了民生的报告

  昨日,对于重庆大学经贸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曾国平来说,是充满意义的一天,他虽然不在两会现场,却时刻关注两会动态。“就算不在电视机旁边,我都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看到会场的动态。”曾国平说。

  曾国平说,在两会中,他印象最深和最感兴趣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

  “市长的报告,我认为主线就是民生,是一个为了民生的报告。”在自家书房,曾国平指着电脑向记者谈起了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想。“政府在用一般预算的50%直接解决民生问题,而且要用75%来解决区县的民生问题。市长的报告讲了更大力度地开放,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把世界的资源聚集到重庆,做大重庆的经济总量;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信息产业、IT产业作为重庆的重要产业培育和发展,并用信息化改造重庆的传统产业。”记者 陈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