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均GDP超8000美元 买房购车不再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今后5年,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昨日,市长黄奇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本报邀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以及各方面专家进行了解读。在谈到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目标时,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数据,到那个时候,市民医疗保健、旅游和买房购车等消费不再难。

  人均

  GDP

  报告摘要: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翻番,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

  人均GDP超8000美元

  城市达到现代化标准

  重庆人均GDP翻番,达到8000美元,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数据。“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这一数据是步入中上等国家和地区水平的门槛。”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由于重庆浓缩了中国国情,其经济发展指标迈入新的临界值,将是中国“三个差距”缩小的根本标志。

  老百姓买房购车不再难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水平的标志。“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就是一个城市达到现代化的标准。”胡星斗说,对于百姓来说,相当于实现中产阶级梦想。

  何为中产阶级?胡星斗说,老百姓的消费结构会日益高档化和多元化,社会主导消费链,将从穿衣保暖、低档家用电器向交通通讯、汽车、住房、IT等产品和服务过渡。

  “从城乡消费支出来看,届时医疗保健、教育、旅游和买房购车,有望占重庆居民的绝大部分,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胡星斗说,随着收入提高,收入差距会缩小,重庆的产业结构也将进入高级化阶段。

  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增强

  胡星斗说,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即是活跃、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与重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正好吻合。胡星斗说,对重庆而言,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之后,经济将进入平稳发展期,抵御经济波动等能力会明显增强。

  5年后,重庆增长规模将达到何种水平?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是:1.5万亿元,相当于目前上海的增长规模。在胡星斗看来,这意味着重庆将成为西部第一个步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重庆经济对于整个西部的辐射带头作用都将增强,“可以说,增长极和区域中心地位将日趋成型,重庆可给中央期待的战略布局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目前,外界所关注的还有,重庆GDP连续三年增长速度进入全国前三后,今后走势将如何?市政府给出的目标是12.5%。

  胡星斗认为,这个数据指的是不变价的增长,“意思是说,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平均会有3%左右,如果我们每年按12.5%不变价的增长,再加上物价指数3%,绝对值就有15.5%以上。”

  居民收入将随GDP增长

  不过,家住江北的市民李明仙还是有些疑惑: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老百姓的收入会有多少,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说,前者体现的是一个地区当年新创造的价值的人均水平,后者是一个地区当年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以2009年为例,我市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49元,约合2000美元左右。

  “不过,没有人均GDP的增长,就不会有人均收入的增长。”崔之元说,未来随着重庆开放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利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出境外,这一部分虽然计入GDP,但重庆居民是不能享受到的。还有,按照分税制的原则,重庆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税收收入上缴国库,这部分在居民收入上也体现不出来。

  此外,从报告中,崔之元读出了一句关键的话: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翻番,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他说,这是重庆以民生为动力,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思维,下一步将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得到体现。

  记者 胡顺涛

  国家中心城市

  报告摘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形成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联动发展的大都市连绵带,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60%。工业销售值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

  轻轨通车里程252公里

  主城九区将全覆盖

  今后,主城九区都将通轻轨,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两江新区、大学城试点建自行车道,市民可去体验城市悠然自得的“慢生活”……伴随主城区拉开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架势,市民将亲身体验到,所居住的城市将更美、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出行将更为便利。

  5年建100个特色小城镇

  记者从市城乡建委了解到,预计明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6%。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重庆明年将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0亿元,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150亿元,完成巴渝新居5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0万户。

  按照计划,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00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建巴渝新居30万户,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市民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同时,在5年内建成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风情小镇。

  轻轨通车里程252公里

  主城九区都可乘坐轻轨出行,换乘也将更加便捷。据市建委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轨道交通将启动一批新线建设,全面建成一、二、三、六号线,使通车里程达到252公里,基本形成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主城九区全覆盖。届时,轨道交通日客运量占主城区总客运量比例可超过25%。围绕轨道交通为中心建设换乘枢纽,完成一批轨道与公交换乘枢纽,实现线路间“便捷换乘”。

  另外,我市还计划在5年内建成总里程达647.1公里的快速路网,并在两江新区、大学城等地势平坦地区试点建设自行车道。

  6个城市广场超20万平米

  明年将建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6个城市广场。市城乡建委城建处负责人介绍说,“十二五”期间,主城要继续建设城市广场和公园绿地,拓宽城市开敞空间,为城市增添更多更好的大客厅。5年内,重庆人居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安家或投资。

  在建筑风格上,将突出巴渝文化风味。“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水准的标志性重大功能性建筑,集中展示重庆时代精神和城市表情。在主城区重要的广场、公园、崖壁和道路景观节点塑造一批精品雕塑,丰富城市内涵。

  记者 梁龄 实习生 冯博

  内陆开放

  报告摘要:建设与国内外经济广泛融合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国际贸易大通道全方位形成。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一般贸易一体化发展,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保持中西部领先水平。

  十余国企酝酿海外投资

  “从今年起,重庆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昨日,市外经委副主任宋晓国对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他表示,此前,重庆在对外投资上并不是特别重视。但从今年起,这样的情况将得以大力改变。“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市已有十多家国有企业在积极酝酿海外投资或并购。”

  4招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

  “想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未来重庆将在四方面展开动作。”宋晓国表示,包括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和保税港区、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宋晓国说,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走出去”取得突破性发展,今年将力争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

  今年建成海外投资项目库

  在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上,重庆已形成初步思路。宋晓国说,在“引进来”上,我市将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引外资在渝建研发中心、参与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并引入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等。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重庆工业就计划引进资金8500亿元,力争引进20家世界500强,斯巴鲁、吉利沃尔沃、宝马等巨头成为我市锁定的重点招商对象。为加大招商,市经信委将组建500个专业招商团队,形成一支2000人规模的招商队伍,其招商重点主要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的大企业。

  此外,为实现“走出去”,我市还将与商务部合作,力争在今年建成500亿美元规模的海外投资项目库,滚动实施项目。宋晓国说,除了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收购项目,该项目库还涉及到海外建粮食基地等项目。

  将增加欧美远程国际航线

  目前重庆已拥有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宋晓国说,为将重庆建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和“走出去”的“桥头堡”,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打造“一江两翼三洋”国际大通道。所谓“一江”,即通过长江通达太平洋;“西北翼”即通过兰渝铁路至新疆阿拉山口通达大西洋,“西南翼”通过渝昆、滇缅铁路通往印度洋。从而将中国传统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三条通道“编织”在一起。

  此外,5年内,我市将推动建设经上海、广州、深圳出海的铁海联运大通道,和经北部湾出海的陆路通道;还将开通并逐步增加欧美远程国际航线。首席记者 孙黎明

  五个重庆

  报告摘要:建设“五个重庆”,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共同家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成为西部宜居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出行通畅便捷。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80%和95%,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

  人均住房35平米西部领先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年将上升到35平方米,在西部地区来说应该处于领先水平。”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昨日透露,“五个重庆”建设目前投资1.23万亿元,在2012年完成第一阶段后,估计在2012年到2015年,还会投资1.5万亿元。

  每个中心城镇都有公园

  今后不用出重庆就能亲身体验湿地公园的风采,我市将建设中国长江湿地博物馆1个,湿地公园10个,建立湿地保护区5个。杨庆育说,按照规划,我市将在未来五年新增营造林1200万亩,并兴建悦来会展公园、龙洲湾公园、黄桷坪公园、两江四岸滨江湿地公园等。此外,保证每个远郊区县新建1~2个5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5~10个社区公园,每个中心城镇建成一个以上公园。

  建成9大公路换乘中心

  5年后,重庆市民无论是坐火车出行还是自驾游,都将大大提速和便捷。按照规划,5年后铁路通车里程将达2300公里,全面实现电气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3000公里,出口通道由10个增加至18个。铁路和高速公路都将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同时,还将强化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四公里、茶园、西永等九大换乘中心。

  不仅是地面交通快捷,市民坐飞机环游世界也将增添更多选择。据了解,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江北机场四期扩建,新建3800米第三跑道和50万平方米的东航站区,增开到欧美等地的航线,到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和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到4500万人次和100万吨。

  区县创建13所三甲医院

  生活在远郊区县的市民也将享受到三甲医院提供的高水平医疗服务。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设10大医疗卫生中心、6个区域卫生中心,建成长江上游医学中心和西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在万州、涪陵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80~100万人口的区县创建三甲医院。预计区县创建三甲医院将达13所,区县医院改造升级23所。

  记者 梁龄 实习生 冯博

  统筹城乡

  报告摘要: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基本构架。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民工户籍、“双轨制”住房、金融要素、收入分配、国有民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制度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5年内一半人口是城里人

  发展微企解决50万人就业

  到2015年,我市力争实现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达50%,将有更多农民成为“城市人”;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针对“十二五”期间重庆如何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缩小城乡收入拉动内需

  杨庆育说,基尼系数达到了0.42,意味着全部财富分配当中42%是不均衡分配。

  “所谓的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市统计局副局长段泽勇说,世界银行把基尼系数达到0.4,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不均衡的警戒线。按市政府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要把基尼系数降到0.35,要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地区收入、区域收入之间的差距,这标志着农民的现金收入将增多,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农民将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所需物品,将拉动消费、刺激内需。

  据了解,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我市将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同时将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政策。将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等,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

  5年非农户籍人口达50%

  对于如何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市发改委改革试点处处长陈继红告诉记者,主要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实现。他表示,在户籍改革上力争到2015年实现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达50%,目前我市非农户籍人口比重为33%左右,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农民成为“城市人”。

  “在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的同时,我们还将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陈继红说,在城镇人口增加的过程中,我市将注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避免出现类似于南美的“贫民窟”、流浪汉集中居住区等“大城市病”。

  发展微企解决50万人就业

  “5年内,重庆还将加大公租房建设。”陈继红说,我市公租房将覆盖城镇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等群体。

  他表示,我市目标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占城镇人口30%以上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此外,我市还将实施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实施商业附着设施的专业化运营,加强配套设施、物业、房屋保养和维护。”

  “此外,我市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力争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陈继红说,我市将落实资本金补助、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支持微企发展。预计5年内,我市将力争扶持发展微企10万户,解决50万人就业。

  首席记者 孙黎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