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整分配 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财政局局长刘伟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南岸区洋人街,千名群众在齐唱红歌。记者 刘嵩 摄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江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参保居民养老金发放仪式上,首批领到养老金资格证和存折的居民笑逐颜开。记者 徐元宾 摄 (资料图片)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 记者 钟志兵 摄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俊记者 唐浩 摄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 记者 徐元宾 摄
调整分配高档商品房征房产税
市科委主任周旭 记者 欧阳祖兵 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基础功能开发,着力完善国家中心城市支撑要件;加快构筑开放平台,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报告中,黄奇帆详细阐述了全面推进“十二五”的九大战略任务。九大任务,九大“着力”;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无不增进民生福祉。加强财税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开征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黄奇帆说,市政府将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改革破解难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

  为此,本报采访了部分政府官员、专家等,请他们进行了权威解读。

  收入分配

  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门槛

  报告摘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强财税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开征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完善市区两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保持一般预算的75%用于区县和基层、50%以上用于民生。

  五大举措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每年按职工人均收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突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并扩大覆盖面,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门槛,合理确定高收入群体社会保险缴费标准。

  加强财税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开征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完善市区两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保持一般预算的75%用于区县、乡镇,50%以上用于民生。

  落实支持创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不让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

  报告解读:市政协委员、市财政局局长刘伟表示,目前,我市正抓紧完善房产税相关方案,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刘伟说,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关注民生,在民生投入上不遗余力。特别在近两年,民生支出占比均为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0%以上。全面构筑起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困难救助、社会养老“民生保障线”,建立健全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新机制,迈出了建设“民生财政”的坚实步伐。

  就具体操作而言,坚持市与区县25∶75的财力分配格局。从财力分布看,重庆在市级加强统筹的前提下,财力分配重心下沉,市级开支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控制在25%以内,把75%的财力转移到区县。即100元支出,其中75元用于区县。通过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的双重作用,重庆各区县财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资料显示,重庆区县财政供养人员最低人均财力已从2003年的2.2万元提高到目前最低4万元以上的标准,彻底消除了欠发工资现象,区县财政从“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

  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称,本次报告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既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在政府财政收入虽然增长很快,但只有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基础上的财政增长,才有可持续性。只有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才有可能扩大消费需求,否则就无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房产税的开征,对于自住购房者来说,一方面可能由于开发环节税负的降低而降低开发成本,进而降低前期购房成本,购房需求不仅不会被抑制,反而可能得到激励。对投资和投机者来说,由于后期保有成本的增加必然对投资与投机者的购买动机产生抑制效果,随着保有环节税负的加重,投资与投机者受影响程度逐步递增。

  新兴产业

  打造国家重要现代产业基地靠三条主线支撑

  报告摘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报告解读: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我市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主要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条主线支撑。这三条主线的内在逻辑是,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机械、化工、纺织等产业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我市的工业化处于中级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不是靠原有产业简单的规模扩张来发展,而是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针对我市传统工业而言,就是原有质量不高的要提升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原有企业结构不优化的,要改善。他举例,报告中提到的化工基地,就是传统工业优化的结果。“我们以前只出天然气,是没有石化产业的,现在引进来做。”

  据介绍,这十大产业集群分别为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表仪器、生物医药。

  环境保护

  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水等问题

  报告摘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财政、产业等差别化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引导各区县按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报告解读: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表示,环保、生态、减排这些关键字眼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我市生态环境的极大重视,也是对环保等部门的鞭策。他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都要做好,才能实现“双赢”!

  曹光辉透露,下一步将推进八大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包括公众满意度提升工程——在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水、餐饮油烟和臭味异味扰民等突出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让每个市民都享受到优质的生态环境!”

  文化产业

  今年市民可与亚洲顶级艺术家互动交流

  报告摘要:推动思想文化建设,着力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报告解读:市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俊表示,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今年将举办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和第三届重庆文化艺术节,也是我市申办的首个国际层面的文化活动品牌,包括6大类24项主体活动,届时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个中外文化艺术团队和机构、数千名中外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会聚重庆,50多台中外优秀剧目集中上演100场以上。重庆市民可与亚洲顶级的艺术家互动交流,丰富文化生活。

  内陆开放

  两江新区两年内要干“七件事”

  报告摘要:推动两江新区新跨越,创新政策举措,加快建设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新区。

  报告解读: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今后两年内完成七大工程:加快道路、桥梁、隧道、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空港保税区等工业园区,建设20平方公里综合功能区;在北部新区30平方公里待开发地块上,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总部基地;完成果园港建设,形成200万标箱吞吐能力,配建港口堆场、仓储、物流以及生活区和城市发展区;以悦来会展中心为圆心建设高级生活聚居区;搞好龙盛工业园3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七通一平”和标准厂房建设;在水土高新产业园内实现“五个形成”(七通一平、标准厂房、宿舍区、交通、绿化及环境)。

  城市管理

  过街设施公厕建哪 今年拟征市民意见

  报告摘要:基本解决城市如厕难、过街难等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报告解读: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表示,去年新建了72座公厕,改造了一部分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的老公厕;新增人行过街设施51座,新建停车位5万余个。但“三难”问题仍然突出。今年,我市还将新增30座过街设施、50座公厕以及5万个停车位。在过街设施和公厕建设上,将考虑征集市民意见。今年起,建成区增加公厕将成为硬指标。

  创新型城市

  政府对社会创新的投入要达到GDP的2%

  报告摘要: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报告解读:市科委主任周旭说:“政府部门对整个社会创新的投入,要达到GDP的2%,这个数值是很大的,同时,由于GDP涨得很快,即分母涨得很快,迫使对创新的投入也要跟得上。”周旭表示,在此情况下,各个企业应该同样做到把销售收入的2%投入到自主创新中去。“科技创新,更重要的还是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本身要重视,要投入,这才会重视人才,也才能跟高校、团队紧密联系起来。”周旭说。

  社会保障

  全市300多万农村老人按月领养老金

  报告摘要:提高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报告解读: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漆治建介绍,目前,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6万、医疗保险有408万人、失业保险有231万人、工伤保险有258万人、生育保险有16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770万人。上周,我市剩余的10个区县也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预计到今年4月,全市300多万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将按月领养老金,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覆盖。下一步,我市将提高城乡养老、医保的参保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政府还得加大医疗、文化等扶持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报告摘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坚持把振兴“两翼”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位置,推动“圈翼”协调发展。

  报告解读: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称,首先,加大政策倾斜,比如针对“两翼”地区的“万元增收工程”,为农民增收创收。目前“两翼”地区正在开展的农商对接是个很好的办法。由政府出面联系商家,到农户家或专业合作社直接收购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不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同时还降低了产品价格。同时,政府还得加大医疗、文化等的扶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再次,培育其自身造血功能。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如区县对口帮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

  本版稿件由记者 王泱 王尊 敖祥菲 张樟 童江华 纪文伶 实习生 刘梦洁 许安全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