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史冬鹏也怕小偷报复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有媒体报道,正在石家庄冬训的史冬鹏做了一件见义勇为的好事。据史冬鹏透露,1月7日晚,他和队友看到小偷在掏一位女士的兜,遂大喝一声,小偷恨了他们几眼跑掉了。事后史冬鹏透露,吓退小偷后他确实有些后怕,很担心自己被报复。

  史冬鹏是谁?相信熟悉中国田径的人都知道“大史”,他是中国除刘翔外成绩最好的110米栏运动员,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上获奖。按照史冬鹏的身手,再加上其体育名人的光环,见义勇为后竟然也会后怕,“担心自己被报复”,这实在让人错愕,也让我们更添几分唏嘘。

  如今见义勇为难也算一个老话题了。探究见义勇为之所以越来越稀缺,怕报复算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见义勇为者即使当时能够凭一腔正气和热血逼退歹徒、小偷,但很难保证事后不遭报复。连史冬鹏都有顾虑,何况普通人。事实上,见义勇为者遭报复的案例绝非少数。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见义勇为者在事后的性质认定、伤残补偿、法律援助等诸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工人日报》去年底披露的一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浙江省公安机关曾对全省20多年来评选出的451名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据统计,这群为国家、社会、公众和他人作出过卓越贡献的民间英雄及家庭,八成以上生活堪忧。英雄“流血又流泪”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对见义勇为这种社会正义的无形消弭。

  在史冬鹏表示“怕报复”后,有网友给史冬鹏支招:没事,小偷跑不过你。这当然是一句戏谑,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小偷跑得过你”却近乎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如何让见义勇为者不怕报复,最重要的是要让见义勇为的社会土壤足够丰富,制度足够给力,才能消除见义勇为者“怕报复”的担心。比如对见义勇为者实施多种保护,使其不易受到犯罪分子的打击报复;加大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因见义勇为致残或牺牲者,不仅要保证他们足够的治疗费用,保证其日后的就业、生活,还要保证其家庭生活不因见义勇为而致贫、致困。

  见义勇为无疑是一种可贵的美德,但美德的形成,同样要依赖制度和法律的助力。换句话说,如果见义勇为的制度不匹配,不能对见义勇为者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进行合理的救济,见义勇为的美德就不容易形成。

  实际上,即使史冬鹏这样的体育健儿,也依然会有“怕报复”的种种担心,也正是在提醒有关部门,真正给见义勇为者提供一个肥沃的制度土壤,一个完善和成熟的法律救助体系,“史冬鹏”们才不会害怕报复,我们也才敢于见义勇为。邓为(河南 媒体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