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王金山记者 张路桥 摄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沐华平 记者 张路桥 摄(资料图)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陈成宽记者 欧阳祖兵 摄(资料图)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吴旭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林良快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张兴庆
产业如何升级 放眼全球少走弯路
梁震 记者 张路桥 摄(资料图)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众多重大经济话题,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经济论坛”版,围绕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同时打造通信设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集群。这些目标如何实现?政府部门将有什么行动?企业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做哪些准备?昨日,部分市政协委员表示,政府抛出的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将成为很多民企的投资指南。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市政府的思路,信息产业是我市打造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向。据了解,我市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汽摩产业链,同时要构建高性能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集群。

  虽然我市在去年引进了惠普、宏碁两大电脑品牌商,广达、英业达、富士康等代工商以及一大批零部件企业,但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未扭转。这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比例较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昨日,政府官员和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献计献策。

  形成产业控制力 才有优化结构话语权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

  形成产业控制力 才有优化结构话语权

  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个话题,昨日,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必须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开放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全球市场,形成产业控制力,避免‘封闭式’、‘孤军式’的研究开发。”

  对于为何要着眼全球市场、形成产业控制力,沐华平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本来就是全球性的市场,且新兴产业在国外市场兴起得较早,发展速度快,例如光伏产业等。此外,由于竞争激烈,国外市场对新兴产业的质量、技术要求本来就较高,这就要求“重庆造”在参与新兴产业竞争时,要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才能抢占市场高地。“在这个过程中,渝企应当用全球化视野,为自身定位,掌握话语权,才能形成产业控制力。”

  沐华平说,目前,很多重庆企业在搞研发时,都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如果想做好新兴产业集群,应避免“封闭式”、“孤军式”的研究开发,走大开放、大联合的道路。例如,本土企业应与跨国公司展开合作,吸取跨国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加速自身的研发速度,尽量避免走弯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先进成果的应用效果。

  沐华平介绍,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针对每个产业集群如何发展,我市已拟定了初步思路。例如,在通信设备发展方面,我市将重点发展新型手机、打印机等产业链,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对于新能源汽车,我市将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加强燃料电池、电池隔膜、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走在全国前列,力争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沐华平还表示,重庆在“十二五”期间,要改变原先过度依赖资源、低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以建设“民生、开放、集群、创新、智能、融合”等七大工业为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战略转型。

  产业要升级 科技需先行

  建投融资集团输血科技企业

  市科委副主任梁震:

  产业要升级 科技需先行

  建投融资集团输血科技企业

  产业结构优化,科技企业的发展是重头戏之一。“但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苦于没有抵押金,遭遇融资难题。政府部门应当组织融资集团来帮助他们。”市科委副主任梁震说。

  梁震认为,投融资集团应主要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贷款、补助补贴、政策扶持五方面的帮助,帮助企业解决缺钱的事。例如,用资产控股公司的资金,来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抵押金,由投融资集团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

  据悉,市科委正在牵头推动组建这样一个科技投融资集团。梁震说:“去年我们已把投融资集团的框架搭起来了,今年就要发力,年内将实现百亿元的资金总规模。”

  梁震介绍,投融资集团已和国内多个知名机构合作,组建了15笔基金,资金总额接近50亿元。已经投资了23个项目,今年就有可能推动两三家公司上市,其中,长寿的医药生产外包企业博腾化工已进入上市准备程序。

  我市可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王金山:

  我市可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市政协委员、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董事长王金山昨日建议将重庆打造为“中国西部硅谷”。

  王金山说,因高科技发展而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动机”。他介绍,目前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从业人员达1000万以上,近50年来世界上的重大发明70%都来源于此。2009年其GDP占全美国的5%,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1/4。

  王金山因此建议,重庆也应提出打造“中国西部硅谷”的口号,并把它作为重庆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在王金山看来,重庆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十分必要:“我市的汽摩、传统装备制造等工业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附加值不高,重庆急需扶持新兴产业,以寻求新的科技突破点和经济增长点。”

  王金山认为,我市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具备良好条件。目前我市已培育出中冶赛迪、金山科技、远大环保、海装风电、重庆海扶等一批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还引进了一批境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我市一大批高校、研发机构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人才。此外,我市雄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都为重庆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创造了条件。

  在“中国西部硅谷”的选址上,王金山建议先在重庆主城西部——缙云山和中梁山之间,北起北碚、南至江津双福新区产业带实施。“这里拥有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双福新区工业园、同兴工业园、九龙工业园、西彭工业园等,高校、人才、技术都相对集中。”王金山说。

  “硅谷的灵魂是人才,科技发展的核心也是人才。”王金山建议,政府应鼓励高科技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争取建立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到重庆设立研发机构。此外,力争建立起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职业培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为“中国西部硅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嫁接”新兴产业 企业才有生命力

  重庆协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吴旭:

  “嫁接”新兴产业 企业才有生命力

  重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房地产开发商也动了心。市政协委员、协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吴旭称,集团已成立新兴产业分公司,专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企业修办公楼,连空间设计都为电子商务企业量身定做。等该公司斥资近50亿元打造的“中国电子商谷”取得成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复制该模式。

  吴旭说,自己在两年前就看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景,想找机会分一杯羹。他说,网络时代,任何产业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我们的企业要想有长久生命力,一定要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产业嫁接。”吴旭说,想法成熟后,他就开始与渝中区政府接触。

  “双方一拍即合,去年开始有实质性行动。”吴旭称,双方已签订协议,协信投资近50亿元在渝中区建造“中国电子商谷”,项目将于今年2月20日开工,建成后可容纳电子商务企业1500家。

  吴旭说,该项目跟以往协信开发的住宅项目不同,除了卖房子,还要像保姆似的,向入驻企业提供软件、信息等全方面服务。“我把这个项目作为我们进军新兴产业的试探,一旦成功,将在全市范围内复制。”吴旭说。

  投资IT产业将成为温商新的突破口

  重庆市温州商会会长陈成宽:

  投资IT产业将成为温商新的突破口

  重庆打造笔记本电脑基地,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商机。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温州商会会长、重庆诚泰通信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宽说:“可以预见的是,重庆的IT产业将逐步发展壮大,市场前景将非常乐观。伴随国家针对楼市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很多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温州老板开始选择新的投资方向。重庆提出发展IT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我们来说或许就是新的突破口。”

  记者从重庆市温州商会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温州在渝企业拟定了投资重庆IT产业的初步方案,有意分羹重庆产业升级“蛋糕”,涉及的投资总额以数亿元计。陈成宽透露,瞄准重庆IT产业发展前景,他有意投资开建新的电脑数码广场,大举进军IT终端销售环节。

  企业应寻找机会搭上笔记本发展快车

  重庆小林被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良快:

  企业应寻找机会搭上笔记本发展快车

  市政协委员、重庆小林被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良快表示,他正在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将会在笔记本零部件配套和软件开发方面投入重金。

  “未来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能将达1亿台,我们正在寻找各种机会,争取搭上这班发展快车。”林良快说,IT产业在重庆的发展已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如果有合适的合作机会,我将会联合温州商会的力量,在这方面投入1亿元资金都是有可能的。”

  跻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大有可为

  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庆:

  跻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大有可为

  “本届政府报告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就将建成环保模范城市。”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庆昨日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环保事业有很多商机。他初步估算,仅是废旧机油综合利用、清漂码头建设、餐厨垃圾运输设备,就蕴藏近10亿元商机。

  “现在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天能处理500吨餐厨垃圾,一年还能发电3300万度,生产柴油1.2万吨。”张兴庆说,环卫集团一期已投入2.5亿元,今年再投2.5亿元,到今年底每天可再多处理500吨餐厨垃圾。

  除此之外,节能环保还大有文章可做。张兴庆举例,目前该集团正在准备废旧机油综合利用一事。“机动车、船舶工业发展迅猛,产生大量废旧机油,废旧机油回收再生大有前景。”张兴庆介绍,环卫控股集团准备投资2.5亿元,在今年底、明年初开工建设废旧机油综合利用基地,力争每年把5万吨废旧机油变为可再生利用的机油。

  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 孙黎明 记者 敖祥菲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