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GDP五年翻番 “十一五”画圆满句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7: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GDP五年翻番“十一五”画圆满句号
(本版制图数据摘自2011年1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带给重庆人太多兴奋:

  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国务院“三号文件”;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成立;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落户······

  昨日,在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黄奇帆市长向大会作报告说,我市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过去五年,对重庆的发展“极其重要”!

  这五年,重庆如何实现了快马加鞭,又将对未来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发展成果

  经济跨越 全市GDP五年翻一番

  报告摘录: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人均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百姓故事:去年11月渝中名郡小区的李强夫妇,用积蓄买了辆12万元的轿车,多年的梦想实现了。

  李强在我市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妻子是附近中学一名教师。“5年前,工薪家庭买车,想都不敢想。”李强说,现在,他和妻子每月总收入近万元,一个月2000元的养车费用,没给家庭带来负担。

  李强说,有车后,生活也丰富起来。每逢周末,他都要和同事们到附近的农家乐游玩。

  据市车管部门的统计数据,连续三年,我市私家车每年增幅在30%左右。

  报告解读: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私人购车出现爆发性增长,是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直接反映。他说,按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老百姓的消费就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乐型转变。

  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说,重庆GDP五年翻一番,取决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的加速实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政府将有更多财力投向公共民生领域,解决公共消费问题,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结构调整 工业经济唱响主旋律

  报告摘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4:45.1:41.5调整为8.7:55.3:36。“6+1”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

  百姓故事:北碚区静观镇的李刚,6年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重庆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身一人前往上海闯荡。

  在上海打拼了4年,由于生活成本高,他几乎没什么积蓄。年过三十了,连找个对象都难。去年底,李刚回到重庆,凭经验和技术,很快在保税港区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不久前,他与心仪的女孩牵手了。

  李刚说,圈内有很多搞IT的朋友看好重庆信息产业前景,都从外地过来了。

  报告解读: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比重减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中,这是必然趋势。“地处内陆西部,重庆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工业。”该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工业支撑和拉动经济,仍是重庆主旋律。

  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说,从报告数据上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减小,说明我市第三产业还是“短板”,这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还不匹配。“十二五”期间,还应加快推进金融中心、购物消费之都的打造等,将第三产业做大做强,与工业产业并驾齐驱,让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社会事业 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报告摘录: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大学城基本建成。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到26个区县。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080个、登山步道86条。

  百姓故事:去年9月开学,巴南区接龙小学的刘林发现,学校变漂亮了。操场上铺上了花花绿绿的塑胶。以前上体育课,晴天会沾一身灰,雨天裤脚满是泥。下雨后,低年级学生干脆不上室外体育课了,让孩子们很扫兴。如今有了塑胶操场,只要雨不大,也能上体育课了。

  报告解读:市教委负责人说,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到60%,新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400所、塑胶运动场420个。重庆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突破60万人,达到62.6万人。重点中学由64所增加到104所,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60.5%。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称,“十二五”期间,基本药物制度将覆盖全市。

  “五个重庆” 全市城镇化率达53%

  报告摘录:“五个重庆”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53%。三年拆除主城危旧房1200万平方米。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建成主城快速干道1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0%提高到37%,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66天增加到311天。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7.6%,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到76.7岁。

  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百姓故事:昨日,高新区同心花园小区,61岁的刘昌蓉与邻居们,聊着市里召开的“两会”。

  2008年,刘昌蓉一家三代五口还“蜗居”在渝中区大坪电影院旁那间18.9平方米的老式木结构房子里。前年,渝中区政府启动危旧房改造,刘昌蓉一家搬进了新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套内45.6平方米,圆了刘昌蓉大半辈子的房子梦。

  “推开窗子,是小区的花园。走到马路上,是茂密的行道树。”刘昌蓉说,小区附近有交巡警平台以及看病不算贵的社区医院。

  报告解读:市危改办通报,危旧房拆迁改造,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市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市交委主任滕宏伟说,“二环八射”高速网提前10年建成,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高速公路网建成后,加快了主城与区县及周边省市的联系,改变了生活方式,拉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增强重庆区域辐射力。

  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重庆是老工业城市,城市居民希望增加绿色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农村群众希望种树致富;森林重庆与群众需求战略结合,便产生一年种出10年树的结果。

  据市卫生局介绍,去年2月,我市在主城9区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启动了基本药物改革试点,对政府开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据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焕奎介绍,群众安全感指数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从2009年开展的“平安重庆”建设。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的110报警量下降四成;群众安全感指数居4个直辖市之首;2009年一年破获命案积案数超过前5年总和。

  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80元

  报告摘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建立起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和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

  百姓故事:“以前最怕过节,手头紧心里慌。”周成芳是大渡口区建胜镇的一名低保户。去年开始,有了政府的“过节红包”,家里才有过节的喜庆劲儿。

  周成芳记得特别清楚,去年端午节,她从“过节红包”里抽了50元钱,买了一条鱼清蒸,还买了半只卤鸭子……那天,有大半个月没吃过肉的女儿,吃了两大碗饭。

  “区里办了一家剪纸中心,低保户可以免费参加培训,还能接订单回家。”周成芳说,培训完回来就在家剪,前不久,她一幅龙凤剪纸就卖了20元钱。周成芳说:“以后又多了一个经济来源,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报告解读: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都控制在4%以内。直接扶持19万人自主创业,带动50余万人就业,发放就业补贴2.48亿元,帮助9.55万名低保人员实现就业。

  从去年开始,我市每年筹集两亿元专项资金,在传统节日期间,对城乡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活动,以确保全市城乡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的节日。

  据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开发的任务逐渐从解决温饱向缩小差距、从生存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变。记者 聂飞 杨玥

  “十一五”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

  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

  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

  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4:45.1

  :41.5调整为8.7:55.3:36。

  五个重庆

  基本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

  周边”;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到43%;人均期望寿命增加到76.7

  岁;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内陆开放

  进出口总额达到123亿美元,增长2

  倍多;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三番多,

  达到63亿美元。

  综合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

  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市场供给与政

  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

  社会事业

  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大学城基本建成;基本药物制度扩

  大到26个区县。

  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4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5200元。

  三农工作

  农村客运覆盖达到72%的行政村;

  32%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

  移民搬迁

  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特色产

  业加快发展,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

  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

  五个重庆

  ●宜居重庆:城镇化率由45.2%升至53%。

  ●畅通重庆: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

  ●森林重庆:主城绿化率达43%。

  ●健康重庆: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7岁。

  ●平安重庆: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