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4: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记者 李梦 报道

  本报济南1月10日讯 记者今天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7日正式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共9章,约3万字,明确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确定了优化海陆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坚持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抓紧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重点试点领域,积极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接合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职能分工,进一步加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制定、完善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政策实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帮助山东方面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国家海洋局、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与督促检查,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实施情况。

  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寻找“燃爆点”

  ——访省政府党组成员、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

  □ 本报记者 李 梦

  站在告别“十一五”、拥抱“十二五”的时间节点上,山东迎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重大利好——1月4日,国务院国函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标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这对每一个投身富民强省建设的齐鲁儿女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省政府党组成员、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持续激发发展激情与活力,不断培育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再造一个“海上山东”

  记者:在行政区划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部分陆域与全部海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意味着我们肩负的国家责任更大了。请您概括一下国家赋予我们哪些责任?

  费云良:主要有“四大责任”:第一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第二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第三要建成全国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第四要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前述“四个区”,使命光荣而艰巨。实际上,国家赋予我们的四大责任也是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四大定位,沿着这一发展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沿海空间布局,探索积累经验,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时也意味着推进的力度会更大,建设的层次会更高,可调动的资源会更多,发展的成效会更好。最直接地,将给山东带来什么?

  费云良:一个是发展机遇,一个是发展空间。

  机遇,千载难逢,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诸多“第一”意味着发展机会多,国家给予的创新机会多,可探索试点的东西多;第二层,《规划》获批于全省奋力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满怀信心迈入“十二五”的重要时刻,必将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加锐意进取、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投身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去,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

  在空间布局上,如同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这话怎样理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山东半岛全部海域面积为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山东全部1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并且,还同时将其它10市作为联动开发区。

  蓝色国土是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无限巨大。因此说,在空间布局上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建设好山东半岛,如同在海上再造了一个山东,这是不得了的。

  空间布局大调整中的新机会

  记者:再造一个海上山东,势必带来空间布局的再调整,我们将如何展开陆海空间优化布局?

  费云良:在海陆空间布局上,我们将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框架展开。

  “一核”就是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区域内青岛是龙头,烟台、潍坊、威海等为骨干,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壮大“两极”,即在北部沿海地区发挥滩涂和油气田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海洋产业,构筑黄三角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培育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重要增长极;在南部沿海地区依托日照深水良港,发挥腹地广阔优势,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及临港产业基地,打造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

  海岸开发保护带、近海开发保护带、远海开发保护带组成的“三带”,是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与水平,促进海陆产业互动发展,增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带动作用的载体。

  “三个组团”包括青岛-潍坊-日照组团,青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海湾型大城市框架,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潍坊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三市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化城镇组团。烟台-威海组团,发挥与日韩贸易紧密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东营-滨州组团,突出高效生态和海洋经济特色,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

  记者:空间布局大调整定会对生产力要素带来深刻变动,这对发展空间日趋逼仄、要素成本日趋高涨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意味着什么?

  费云良:从全省主体功能区综合条件看,中、东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仅1.22亩,低于全国1.39亩的平均水平,且受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等制约,生产力布局空间相对狭窄,产业发展成本偏高。在更大的空间内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首先意味着发展机会更多了,要素流动更畅快了。进一步讲,随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意味着山东经济结构优化的程度会更高、转变发展方式的速度会更快、竞争力提升的步子会更大。

  布下兴奋点让市场去“燃爆”

  记者:产业是发展的主要支撑,在新的空间布局中,我们优先发展哪些产业?

  费云良: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在产业发展上,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都要搞。海洋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和滨海特色农业。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生物、装备制造业、资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高端高质高效海洋产业聚集区。海洋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和涉海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生产性服务业。

  海洋蕴藏的资源远比陆地丰富得多,但海洋生态系统却比陆地更为脆弱,必须把生态文明放到优先考虑的位置,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实行陆海环境同治,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在山东半岛地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直为各方关注并期待,《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打造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这个试验区是自贸区的前奏吗?

  费云良:《规划》中关于建设三国合作试验区,主要是支持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试先行。实际上你说的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关注并论证,我们也在论证,设想中的这个自贸区,与国家在广西搞的东盟自贸区类似。韩国对加强中韩经济合作非常积极,他们把韩国到威海的海底隧道线路都设计出来了,韩国到日本的也有设计。6年前我到威海参加一个会议,韩国一个前总理也来了,那时他们就提出搞仁川到威海的海上轮渡,包括汽车、火车轮渡都提出过设想。

  应该说,在山东半岛建设自贸区有文化基础,三国文化中相通的地方很多,沟通相对比较容易些,未来建设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我认为可期可待。 但由于涉及国与国之间的事情,许多问题要由国家层面去协调解决。所以,无论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还是中韩海底隧道,真正建成可能要有个较漫长的过程,比较现实的是我们规划设想从蓬莱到长岛到旅顺的跨海大通道。

  记者:海南岛获批国际旅游岛后,那里的房地产、旅游等一度成为引爆点。如果我们也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找一个引爆点的话,它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领域?

  费云良:这是个让各方兴奋的问题,很难回答。不过,综观《规划》,兴奋点着实不少,比如今年开始,省里和区内7市都将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共同支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会带动哪些海洋关联产业迅猛崛起?又比如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部的机场、铁路、公路、港航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给哪些片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再比如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把青岛、烟台、威海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又会带来哪些蓝色旅游新商机?

  总之,兴奋点很多,但如何将兴奋点“燃爆”,那要看市场如何反应。市场是最敏感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已做好准备。

  陆海空间布局全面优化调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摘登·布局篇

  提示: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提升“一核”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核心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企业载体集聚功能和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最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

  壮大“两极”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培育壮大南北两个增长极,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建设一批大型生态增养殖渔业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滨海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培育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极。

  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积极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把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构筑三条开发保护带

  海岸开发保护带。从海岸线向陆10公里起至领海基线(内水海域界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其中内水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具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海洋产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等特点,是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统筹海陆发展的最重要区域和优先开发区域。重点打造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东南岸、潍坊滨海、东营城东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构筑功能明晰、优势互补的开发和保护格局。

  近海开发保护带。从海岸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向外12海里宽的带状区域,其中领海海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能源、矿产等资源,是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的重点区域。该区加快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壮大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全面规范近海开发利用秩序,扩大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规模,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加强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海上油气矿产开采、船舶航行、海上倾废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远海开发保护带。从近海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至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的带状区域,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区域。区内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海洋捕捞、海底能源矿产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切实履行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打造三个城镇组团

  青岛-潍坊-日照组团。青岛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潍坊市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市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三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接、互补、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组团。

  烟台-威海组团。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东营-滨州组团。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加强组团内城镇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突出高效生态和海洋经济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山东 蓝色经济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