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亦钢:想成科技大师小时候一定要吃饱知识的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4:17  都市快报

  手握198项美国专利,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学院首位中国内地院士。他就职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是全球诺贝尔奖得主出得最多的地方,身为实验室首席系统工程师,他离科技巅峰并不遥远——他刚刚获得了2010年度贝尔实验室发明家奖。

  高中毕业正遇文革,出生于温州的蔡亦钢无学可上,操起扳手当了3年钳工;恢复高考,他进入浙大,11年国内求学,38岁时成为浙大最年轻副教授;留美22年,他依然保留着中国国籍。

  蔡亦钢搞的科技都是时下全球热门的行当:有核反应堆、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同时主攻智能网络,他发明的长期演进网络,不管2G、3G,还是未来的4G网络,所有功能统统能兼容。

  回望自己从钳工到科学家的人生路,蔡亦钢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最大的成功秘诀是不把科技带来的功名利禄当回事。

  16年前,他拿着新成果兴冲冲找到导师:这个可以参评美国国家奖。导师淡淡回应:科学家的职责就是做研究。

  揣着追求真理的人生准则,蔡亦钢心无旁骛,心宽体胖。

  想成为科技大师,小时候一定要吃饱奶,57岁的蔡亦钢认为儿时的知识饥饿阻断了他们那代人成为大师的路。

  小时候一定要吃饱的奶包括“数学、物理和哲学”,他说,学好了这3门,其他的一切知识都能自学。

  如今的中国基础教育已足够让孩子们吃饱,大师之所以迟迟不现身,他认为,很大程度是功利心绑住了学者们翱翔的翅膀。

  最终拿到科技大奖的人,都不是冲着奖励去的。

  (王中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