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颗圣殿种子引发了“创意大爆炸”

  本报记者 张彧 本版制图 梁津铭

  很火的美剧《生活大爆炸》已经进入了第四季,科学家+宅男的段子让中国许多年轻人追捧不已。但本报从去年11月初掀起的“创意大爆炸”在这个冬天却实实在在地迎来了“最后一季”。

  以“将英国馆搬回家”为名,用最动人的方式将20颗圣殿种子留在浙江,本是我们回馈钱报百万读者的初衷。可从征集“创意脱光方案”始,由一颗小小的圣殿种子迸发出的创意力量实在让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被“头脑风暴”了一下。

  截至今日,本报共收到“抢种第二波”活动的创意邮件1153封。说实话,从这1153封邮件中选出最后10名“种子主人”并不是一件令人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每一封邮件中都藏着一颗钱报读者诚挚热情的真心,创意无限的构思是为了让钱江晚报变得更加精彩。

  从今天起,20颗圣殿种子将陆续落户浙江的每个角落,我们向这20名读者祝贺,向参加了本次活动但未“抢种”成功的读者说声感谢:你们的创意种子已经种到了我们心里。

  我们承诺,2011,钱江晚报,给你好看!

  相比“抢种第一波”爱情主题的疯狂,“抢种第二波”为2011年钱报征集“创意点子”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更大——

  倒并不是说,第二波的创意比第一波的“脱光计划”更天马行空,而是在为钱报征集创意点子的过程中,我们读到的不止是创意的巧思,更有社会关注的责任。许多读者都提到了开门办报,他们都把钱报看成自己生活的引导与借鉴,在许多邮件中,我们都看到这样的说法:“得不得奖无所谓,更希望钱报,这张最有深度的都市报能越办越好,让我们老百姓能看到更鲜活的新闻。”

  报道的是新闻、新知、新锐,传递的是民生、民情、民意,读者们对2011年钱江晚报这样的期待在读完1153封我们已经了然。

  而读者关于各种栏目设置、报道方式、新闻关注领域的创意性思维更让我们好好头脑风暴了一把,试举一例:读者“Silver”说:“如果钱报能突破传统的长方形形状,剪裁成圣殿种子的形状!发行一定抢眼!”在此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Silver”:创意实在很拉风,但作为一张发行量排名全国前列的都市报,这么大的印刷量,这么fashion的造型让印刷厂表示“鸭梨很大”。

  来看看钱报版的“交换空间”吧:你的创意种子,我来为你设计“播种计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