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梯响,人也要下来

  有美国友人来电,建议我也买两箱茅台对付通胀。据说这几天美国茅台卖空了,因为国内1200元一瓶的茅台在大洋彼岸只卖100美元,按照法律还不能随便涨价。马克思说面对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杀人的心都有,更可况面对这“酒中黄金”。

  囤茅台的多,囤房的却没有,囤其他商品的更没有,因为美国现在通货紧缩,什么都打折降价走下坡路。这不,刚刚踏进2011年的门槛,就有一百多座城市债务危机爆发,以《破产法》标准衡量,他们已经“破产”了。美国老百姓喝着茅台,看着政府笑话,手里有钱却“见死不救”,这个情景很有趣。

  和美国相比,我国2010年财政收入热力四射,刚刚公布的数字顺利突破8万亿,位列全球第二。和美国打折到手软相比,我们“海囤”与物价齐飞,限房共限(物)价一色。

  政府和民众,一个负责公共服务一个负责纳税买单,无论哪家日子不好过都不是好现象。政府破产了,必然也会发生连锁反应,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后遗症,最终还是民众结账。例如,伊利诺伊州没钱给大学还债,底特律修路灯和扫马路都成了问题。而民生不幸福,就是典型的竭泽而渔,要马儿跑也要马儿不吃草,最后也是累死不偿命。例如个税标准还是坚守底线,安徽小保姆也要上个税、蚁族也要争相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如温总理所说:“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只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当前财政热民生冷,前者连年超GDP增长,老百姓已经从当年的掌声多,逐渐变成了怨声大。财政收支结构调整都不可回避,国富民富一个都不能少。

  以往政府的财政来源中,纳税主体是国企,财政支出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为主,和公众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但现在的纳税主体正向个人转移(如私营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纳税主体也已经是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财政收支就和家家户户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了。这两天,央企上缴红利范围扩大,比例也比去年提高了5%,就是一个结构调整的前哨战。

  但是这调整幅度比起民众期待来,仍然差得太远。有人愤愤不平地说,我一年收入十几万,个税就要交1万多,而央企红利缴纳比例最高的也不过15%。更何况你凭借的是垄断,咱却要承担节节高攀的CPI和房价。别告诉我你已经纳了税已经为社会做了贡献,咱个税之外还不是要面对林林总总的税收和收费。按2000元的起征点算,一些保姆估计也要光荣地加入纳税大军的行列,难道这些企业的日子过得比小保姆们还艰辛?不然凭什么免了你的却不能少了我的?

  该缴的不缴,该减的却只听楼梯响不见靴子落。光鲜的财政收入惹来的却是一片老百姓的白眼,这样的反差不知道还得持续多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