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策一事总关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4:46  浙江日报

  记者 翁浩浩 报道组 李剑民

  德清县武康镇,牌楼路13号。冬日的暖阳透过橱窗,照进一家名叫“巧手扎花”的小店。约20平方米大小的店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花儿:红的玫瑰、牡丹,白的百合、水仙,紫的蝴蝶兰、郁金香,还有红梅、太阳花……仔细一瞧,才发现它们是用丝袜和铁丝纯手工做成的。这些精美的花儿,都出自店主杨雅之手。

  40岁的杨雅穿着朴素,说起话来,带点腼腆的微笑。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遭遇生活低潮时,她曾经绝望过,“是政府给了我新生活的希望”。

  杨雅是贵州人,1992年嫁到德清,生了儿子。2004年底,她失业了,一家三口虽然清贫,但其乐融融。2005年10月,灾难突然降临:丈夫遭遇车祸去世,那年儿子才12岁。她几乎被击垮,整日以泪洗面。

  为了养家糊口,杨雅搬出家里的缝纫机,上街摆摊补衣服、修拉链。她白天出摊,晚上带儿子,风雨无阻。有时天寒地冻,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双脚冻麻也没有一笔生意。因为是非法摆摊,还得躲躲藏藏,一个月只能赚三五百元。

  2007年,在社区劳动保障员的帮助下,她到德清经济开发区一家电子厂当操作工。由于常加晚班,儿子只能自己做饭,她很心疼,无奈之下只好辞掉工作。之后,社区又为她找了几份工作,但都因为加班太多不合适。

  同年10月,社区邀请杨雅参加德清县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免费培训班,为期约一个月。

  “我高兴极了,好像找到了生活的新方向。”杨雅满脸笑容地回忆,她参加了所有的课程,并认真做好笔记。老师在课上讲,创业必须和自己的爱好结合。她一向喜欢手工,于是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

  2008年3月,杨雅结识了一位安吉来的老人,这位老人擅长扎制丝网花。她一看就很喜欢,想开个手工扎花小店铺,反正投资也不大,正适合自己,于是向老人拜师学艺。

  一个月后,她向朋友借了两万多元,开起“巧手扎花”店,不过刚开始没啥生意。当地政府部门得知情况后,请来媒体给她免费宣传,小店的人气一下子旺了。她的丝网花成为宾馆、酒吧的抢手货。

  记者采访时,正巧有位女士来挑花。她刚搬进附近的小区,想买些花装饰客厅,最后挑了一盆蝴蝶兰。

  “我有段时间很抑郁,现在整天和花打交道,心情变得开朗了。很多顾客都来光顾,人也渐渐精神了。”杨雅笑着说,刚下岗时,政府曾安排她免费学电脑打字、上网、做表格等技能。现在,她想尝试通过网络来扩大销售渠道。

  “是创业培训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杨雅说,现在她免费教别人扎花。在她看来,看到别人喜欢扎花,教会他们,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新闻链接

  坚持民生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注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把为民办实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集中办好十个方面实事,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500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重达69.2%,支出增量中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1.3%,分别比2005年提高4.1个和3.6个百分点。

  同时,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5万人。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抓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5年累计完成67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加快完善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