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山造访超市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4:46  浙江日报

  本报丽水1月10日电

  记者 聂伟霞 报道组 余俞乐

  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雅里村,是远近闻名的“超市村”。1500多位村民中,有1000多位在全国各地开超市。

  这两天,记者走进雅里村,开始了驻村指导员的工作。

  一年销售6亿元

  村支书李忠和村委会主任李长春早早地在村里的祠堂门口等候。修葺一新的李氏宗祠在村里显得很醒目,高高的马头墙,白墙黑瓦,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十几年前,祠堂被一把火烧了,两年前,出去开超市的村民集资100万元修建了祠堂。如今二楼是村委会办公地,一楼是村民活动中心,每天都有上百人在这里活动。

  刚走进祠堂,里面传出了鼓乐声。天井里聚集着300多个老人,正在排练秧歌。“这是我们村里的老年秧歌队在为春节晚会排练呢。”今年60多岁的李秀在一旁观看,自称没有“音乐细胞”的他看到这个热闹劲,也拿起一根红绸带挥舞着。

  “过年时,外出开超市的年轻人都回到村里,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就为他们准备丰富的节目,有小品、越剧、相声、庙会、舞龙等,要热闹上十天十夜。”李秀说。

  李秀,其实也是一个大半辈子都在外奔波,如今回到村里安享晚年的“老超市人”。

  雅里村山高田贫瘠,人均耕地只有0.3亩。10年前,生活贫困的李秀走出了大山,在江西鹰潭开了一家“迷你”超市,“那时,卖的东西品种不过几十种,超市面积也只有10多平方米”。

  可就是这样一家小店,却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亲带亲,邻带邻,雅里村共走出1000多位村民,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出300余家超市,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超6亿元。

  观念变,村貌变

  “超市一家一家地开,一家比一家规模大,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开超市。”李长春说,“光村民李华军一家在上海就开了3家超市,一年收入超千万。”

  如今,李秀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3个女儿,两个在常州,一个在贵阳,都开起了“夫妻店”。

  “前几年开超市没啥讲究,只要地点选得好,还是很有赚头的,几个女儿也都赚了不少钱,都盖了新房,买了小车。”李秀说。

  “现在不行了,开超市也要讲究品牌,才能可持续发展。”李秀讲着他的生意经。

  “现在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比我们那一代人可要先进得多。”李秀说,年轻的“超市人”一改前辈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加盟联华、华联等品牌大超市,从原来的小街小巷搬到了繁华街道,生意越做越大。

  “超市成了村里一大产业,超市带来了财富,如今是家家户户盖新房,还有很多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李长春说。

  村子变化很大,以前一幢幢破旧的泥房被推倒,一幢幢洋房正拔地而起,京丽温高速和丽雅公路穿村而过。

  当我们走进路边的一户人家时,村民李德远家正忙着装修,厨房、卫生间、卧室、车库,房子的设计和装修都按照城里人的风格。主人李大爷乐呵呵地说,这几年在外开超市,赚了些钱,就想着回来盖新房,好给儿子娶老婆。现在他安心在家负责装修,外头超市由儿子在经营。

  山村要办“智慧堂”

  说话间,在外开超市的钟建东打回电话,急需贷款10万元为年关销售“大备战”,希望得到村里干部的帮助。

  “赶快到信用社联系下。”记者和李忠到了信用社,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年底资金冻结,贷不出款,要过了正月才行。

  “虽然现在农民可以通过信用贷款、山林抵押,近年关,雅里村的超市人也进入了年关的大战,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李忠说,近10来天,就有60多位村民打回电话寻求资金的帮助。

  “目前,雅里村的‘超市人’遇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和战略。”李忠说。现在,江浙沪一带超市基本都属于饱和状态,再加上乐购、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入驻,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村两委和村民们正在酝酿一个计划,对现有的超市资源进行整合,扩大规模才能有立足之地,同时把目光瞄准了西南部。

  “开超市是村民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如何让更多人出去开超市,开得更长久是村两委班子现在面临的问题。”李忠说。

  “春节趁大伙都回来,我们准备一个新‘节目’,开个‘智慧堂’,请经济专家过来给大家补补课,讲讲‘生意经’,给大伙出出主意。”从信用社回来的路上,记者将打算和李忠商议着,李忠开心地说:“好,到时我们一定办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