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VS北京 数字好看 “堵势”趋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4:51  沈阳网-沈阳日报

  2010年底,北京出台限车令,引发关注。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希望了解目前沈阳的交通状况距北京的拥堵程度还有多远?1月10日,记者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拿到了最新比对数据。数据显示,目前沈阳虽比北京“畅快”,但也有向区域性“堵城”发展的趋势。

  【对比篇】数字好看 “堵势”趋同

  平均车速

  根据北京交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0年9月,北京路网平均速度为20.6公里/小时。预计到2015年,中心城区内的路网平均速度将下降到15公里/小时。

  沈阳目前高峰时段干道平均车速为23.5公里/小时,平峰时段车速还能再快些。这个数字目前尚处于全国同等城市中等偏上水平。

  高峰时段

  目前,北京的早晚高峰时段分别为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但北京市民觉得,目前交通高峰已有全天候特征,比如9时30分至10时30分,是出门办事的车流高峰,午间有午餐高峰,夜间情况稍好点,但周五晚高峰能持续到21时。

  在沈阳,出行早、晚高峰基本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早高峰出现在7时30分至8时30分,晚高峰出现在17时至18时。“过了八点半,黄河大街、北陵大街等主干道车流就平稳了,基本一两组信号就能顺利通过。”沈阳交警介绍说。

  小车比例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北京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达34.8%,是纽约、东京核心区的两倍多。其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比重超过40%,而这一部分需求本可以通过自行车解决。

  沈阳目前的小汽车出行比率为13%,公交30%,步行25%,自行车26%。相对来说,比例还算合理,结构还算健康。但机动车非法占用自行车道行驶、停车,都将对自行车的合理利用产生恶劣影响。

  【镜鉴篇】加速循环 需要“接头”

  城市断头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心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导致城市堵点数量增加、分布密集。在北京,各大单位的封闭院落与封闭居民小区,影响微循环健康发展,原有的蜘蛛网般的胡同已经无法承担交通分流功能。2010年底,北京宣布,将建设400公里微循环道路,打通一批中心城的断头路。

  目前看来,沈阳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一环以内,重点中小学、各大医院门前堵车较为严重。相比北京,沈阳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有关部门介绍,沈阳将在二环内全面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对一些主要街路“动手术”,沈阳将修缮100条以上街路,包括一二级、三四级马路,实施面积将达500万平方米以上。

  类似人口过于集中、职住分离现象严重、机动车过多、地面公交出行速度慢、换乘不便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国内各大城市。因此,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建议:与其纠结在路上,不如费心在图上——也就是说城市治堵,规划先行。本报主任记者 孙智超

  延伸阅读——

  断头路:道路就像电脑一样,单一电脑的配置再高,如果没有联网,也无法真正实现其功能和价值。道路也一样,有配置和规模之分,不同等级之间应该连接,相同等级内部也应该畅通,配置合理、规模适度的路网才能发挥最佳效能、产生最大效益。而道路之间的不能接通,就叫“断头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