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顺应时代大势的治理主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5:00  汉网-长江日报

  温州民间网站“703”经过多方报道已成为全国关注的“最猛料网站”,包括原温州副市长杨秀珠出逃,鹿城原区委书记杨湘洪滞法不归等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均发酵于此。该网站一度因揭弊遭封杀,于2003至2005年和网管部门打游击战,服务器辗转全国。如今,当地政府与网站通过加强沟通互动,网站已成为民众与政府间的桥梁。

  703网站的存在是一个可贵的示范。对一家民间网站来讲,历时6年关注温州,并为此打造了一个爆料的平台,成为公民表达监督权的一个窗口,已然不易。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讲,最初这一网站曾遭封杀,到后来被认可,态度朝积极正确的方面转变。目前来看,这起围绕公民监督与舆情监管的问题实现了双赢,在一个侧面展示了良性的区域治理局面。

  网络常被认为是虚拟空间,但现在越来越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网络上有赞美、称颂,也有诬蔑、诋毁,信息混杂,真实与虚假并存,美好与丑恶俱在。因此,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是必要的,这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形式监管,监督的尺度与深度,监督者是否以监督之名行掩盖之实都是不可知的,监管本身往往也会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

  许多极端事例无不提醒着我们,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在很多时候还有不当。接二连三的跨省追捕的发生不能被视为偶发性事件,一些部门一些人员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过于敏感,方式简单粗暴。

  传统政治下,权力具有绝对的权威,权力对待社会意见的方式常常是打压与控制,然而,现代社会,言论自由、知情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不可触碰的基本底线。公民通过这些权利参与治理也越来越成为时代大势。与常识相悖,与趋势相反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会引发一些后果,公民权利会逐渐被侵蚀。公民在蒙蔽所致的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会丧失知情权,在“失语”的情况下会丧失监督权,无法参与到公共治理之中。这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都有所反映。

  温州民间网站能够被称为地方治理的一个样本,就在于温州方面准确判断了这种形势,与政治文明相呼应地摸索出了治理上的温州模式。通过具体细节,我们能够看到,像“温富大厦大火事件”发生后,“703” 网上虚假消息满天飞,网管办和网站一直保持联系,每隔几分钟,网管办便将最新核实的伤亡数字通报给网站。检察机关根据论坛上披露的线索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公安、检察、信访、纪检在内的众多部门将网站视为“民声之窗”,派专人“盯”爆料。而不是视网站为祸端,心理上不接受,行动上蛮横干预。

  但我们也应注意,与新疆维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试点、四川白庙乡财务公开制度一样,温州模式是在某些地方官员的支持鼓励下推进形成的,它立于并不稳固的个人权威的基础之上,一旦权力主体变更,温州模式便极可能成为孤本,难以复制,难以推广,难以延续。同时,这样的治理创新在大环境中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很容易被环境淹没、同化。如何顺应时代大势进行治理变革,如何让尊重民意保障民权成为不可更逆的历史方向,是温州等地的治理创新带来的启示,也是它们带来的思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