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疗救中国人的“贫穷恐惧症”

  □徐琼 成都商报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而且无论男女、不分年龄、不管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者,均表现出对于贫穷的较高畏惧,人们对贫穷的畏惧甚至远超过对情感背叛、友谊和尊严丧失。

  哪怕说一万遍“财富不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看得见的价格仍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那些看不见的价值,比如爱、友情与尊严。失去财富几近于失去这一切。个人如此,国家也一样,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文章《中国———经济巨人,因害怕而奔跑》写道,“我们可能会认为中国是个巨人,但中国人不这么看”,“这个曾经极度贫穷的大国”过去和将来都因害怕贫穷而奋斗。我们对物质匮乏的记忆越是根深蒂固,就越发感到物质繁荣的好处不可或缺;不少人以追逐个人财富作为人生最重要价值。

  “因害怕贫穷而奋斗”无可厚非,而且恰恰是人类创富的动力之一。正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说,人们为追求财富而极度工作是出于实现和维持社会地位的需要。但是,抛开经济人“怕穷”的天性,中国人的贫穷恐惧症病得不轻,自有其特别成因,需要多方下药调理。

  贫穷恐惧症有着权利焦虑症的病征。人的贫穷感往往伴生精神上的无力感,只因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权利的贫穷,前者只是穷人的现实,而后者则让穷人失去念想。最让人焦虑的不是穷本身,是脱贫与致富机会变得稀缺,也就是穷人与富人阶层流动性的干涸。由零星事件引发的权利焦虑症传染性极强,势必加深底层穷人的无力感,加大阶层隔阂与偏见。穷可以是引导人们上升的动力,而公平则是那不可撤销的阶梯。

  缺少关系和门路、家里人不会钻营,被列为“城镇居民对于自我贫穷的原因分析”之首,看似是对客观原因的归咎,实则是权利焦虑症的清晰表达。

  贫穷恐惧症还与“低福利忧虑症”相关。从报告中“城镇居民对于自我贫穷的原因分析”来看,缺乏技能和手艺、家里要供孩子读书 、家里有老人要赡养 、家里有病人都是“穷人”的心病,农村居民尤甚。这说明农村居民公共福利保障的相对欠缺,是导致社会不安全感与贫穷感的重要原因。国家的社会建设目标,强调“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覆盖城乡,无疑是一剂祛病良方。

  至于那些高收入的“患者”,贫穷恐惧症说到底是心病,盖因我们的内心只装着一种价值。俗话说投资不要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人生也不能只承载一种价值。假使我们如亚当·斯密所说,为了追求财富,宁可失去“一切闲暇、舒适和无忧无虑的保证”,那么,我们只会永远是穷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