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4050人员再就业调查 夫妻同心聘下岗工开创速冻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6:47  东方今报

  

4050人员再就业调查夫妻同心聘下岗工开创速冻事业

  端木永山(右)向记者展示他们生产的速冻水饺和汤圆

  10多年前,他是面粉厂的一名下岗工人,为求生计四处奔波;今天,年仅37岁的他,一手创办起了一家冷冻食品厂,总资产达3000多万元。他是河南省年歌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端木永山。在卢书记来调研时,他是第三个发言的代表。卢书记称赞他企业做得好,还给出了建议——“你这个品牌可以换成端木嘛,我觉得肯定行!”□今报记者 张波/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图

  【故事】用“馒头”开创速冻事业

  记者面前的端木永山,是一个干净利索、谈吐直爽的年轻人。1994年,因为所在的面粉厂效益不好,他便主动要求下岗。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从老本行做起,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四处借钱创办了一座日产15吨的小型面粉厂,总投资也就两三万元。

  1997年,有关部门举办了一个中国馒头放心工程,端木永山瞅准机会,从新乡一家工厂引进了一条馒头生产线,开始生产馒头。这时候,他的妻子也从单位下岗,同是下岗工人的两人一商量,索性在南乐县聘用了20余名下岗工,开始专心做自己的“馒头事业”。

  依靠良好的信誉,他的馒头厂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十多家政府单位和学校成了他的固定客户。

  每年的寒暑假,是一个生意淡季,抓紧这个机会,端木永山开始在郑州等地进行考察,在听过朋友的建议后,他准备进军速冻食品行业。“我觉得这个行业投资小,并且发展空间比较大,可以逐步扩大规模”。

  2004年,他购买了一套二手的速冻水饺设备,开始进军速冻食品行业。同时,由于馒头生意并没有放下,端木永山有时就自己开着机动三轮车送馒头。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必须要赶在各个单位开早饭前将馒头送到,端木永山形容自己,由于休息不够,“开着车都眯着眼睛睡觉”。

  端木永山的企业就这样逐步发展壮大。2007年,在原有的公司基础上他投资500余万元,引进了先进的速冻食品加工生产线,扩大到了日产50吨的规模,公司也注册一系列商标,如今的公司,是一家拥有160余名员工,总资产3000多万元的企业,其中解决了五六十名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他的企业生产的饺子,远销国内多个省区。

  端木永山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在当地的产业集聚区内筹建另一个厂区,该厂区预计于今年10月份投产,届时日产可达100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印象】平易近人 不像个“大官儿”

  在与卢书记的会面中,他是第三个发言的下岗工人代表。整个过程中,卢书记留给端木永山的深刻印象是:朴实、随和、幽默、平易近人,不像个“大官儿”。

  当听到端木永山介绍完自己时,卢书记微笑着说,这个姓氏应当是比较有讲究的。端木机智地回答:“孔孟端木为一家。”这时大家都笑了。

  端木回忆说,在介绍完自己的经历后,卢书记连声称赞:“好好好!”卢书记说,本来是一名下岗工人,端木永山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带动其他几十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资产规模达上千万元,这是很不容易的,做得很好。另外,速冻行业在河南是比较有前景的,希望他继续努力,做大做强,同时还给出了他具体的建议——“你这个品牌可以换成端木嘛,我觉得肯定行!”

  在汇报结束后,端木永山牢牢地记住了卢书记的这个建议。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在发展高端产品时,一定会优先考虑使用“端木”这个品牌。

  在听完他和另外一名创办棉纺公司、固定资产同样达数千万元的下岗工人创业的故事后,卢书记幽默地给予评价:“你们两个的日子比县委书记都强。”

  ■ 政府行动

  帮扶下岗工人再就业 南乐五大“法宝”

  5日上午,在南乐县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卢展工听了几名下岗再就业职工讲述自己的故事后,表示“很受教育、很感动”。正如卢书记所说,他们是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每个人都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不仅自身实现了再就业,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那么,在南乐县,当地政府部门是如何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和创业的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南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闫振瑜,用五个词语概括当地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工作,总结起来就是 “感情关怀;能力提升;资金扶持;跟踪访问;帮助指导”。

  要进行帮扶,首先要摸清楚家底子。闫局长表示,为了掌握全县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的就失业动态,他们从2009年1月起分别建立了《就业人员台账》、《失业人员台账》、《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就业转失业、失业转就业台账》等,以此为依据,及时对就业弱势人员进行就业帮扶。

  其次,为了让下岗工人有一技之长,他们强力开展了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从2003年起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培训面达到了85%;接受创业培训人数已达600余人。

  不仅要帮助下岗工人就业,还要帮助有条件的人员进行创业,“培养小老板”。对此,闫局长说,2007年,南乐县建立了创业孵化园区,在城区繁华街区开辟了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创业孵化园区,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培育创业人员。3年多来,从创业孵化园区已经促成创业人员120余人。至于具体的扶持方式,主要是提供小额贷款支持,给门店吸纳有意向创业人员,让其在营销门店学习经营方法。

  针对一些家庭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劳动部门还设法为他们发放谋生工具。2005年以来,劳动部门先后为12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120台中型豆浆机、300辆人力三轮车、600台氩弧焊机、200台小型电动缝纫机等。有了这些工具,不少人蹬起了三轮车,做起了小生意,开起了电焊维修,利用缝纫机搞来料加工等,实现了自食其力。

  闫局长表示,这些年来,南乐县坚持实施了亿元万人创就业工程。2009年,当地县委主要领导就提出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万人创业就业。当年,他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扶持6000人搞起了种植、养殖和加工,带动了18000余人就业,拉动了民间投资2000万元,工程收到良好的效果。去年,他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2亿元,向66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00余万元,带动就业1700余人,向返乡农民发放1.338亿元,扶持自主创业9273人,带动就业25000余人,拉动民间投资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