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坚守寒冷”系列报道 为让丹江水早进京再苦也高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6:53  东方今报

  9日起,河南进入“三九”天气。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在河南各地,许多劳动者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冒着严寒忘我地工作着。在这些普通人的身上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昨天起,《河南新闻联播》在“小人物、不平凡”栏目中推出“坚守寒冷”系列报道第一期。

  据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昨日报道 晚上6点半,市内正是吃饭时间,但在郑州新东站,300多名工人刚刚上班,冒着零下5摄氏度的严寒,坚持工作。在郑州新东站站台工地,记者遇到了一名刚下班的电焊工,他叫赵焕忠,是一名来自鹤壁的“80后”。记者问:“在高高的架子上工作,你冷不冷?”“冷啊,冻得手都伸不开,脚冰凉。一天要工作9个小时,有时中午加班,就干11个小时了。”他说。

  作为河南省重点工程、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郑州新东站自2009年开工建设,站房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是一个集高铁客运、公路客运、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计划于2011年年底投入使用。赵焕忠所在的施工单位负责地上三层站房施工,总共要完成8万多吨钢结构梁架的焊接。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所以负责施工的中铁建工集团的2000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白天晚上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赵焕忠告诉记者,他每天焊接的焊缝连起来将近10米,有三层楼那么高,他的这几百名工友大部分都是河南人,虽然很苦,但是从来没有抱怨。

  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在寒冷的冬季里,施工方克服低温困难,24小时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主体工程去年1月开始施工,眼下正在进行部分坝段的混凝土浇筑。这几天,工地上气温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都在零度以下,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施工方提高技术标准,当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时候,混凝土的拌和使用热水,运输车辆也穿上了一层泡沫板的“衣服”。

  对一线工人来说,低温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水电十一局渠首项目部土建五队工人林东和工友们一起轮流上夜班,在寒冷的深夜里,绑扎冰冷的钢筋。林东说:“为了北京、天津、河北人民早日吃上丹江水,我们再苦再累也是高兴的。”

  陈征 整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