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木华黎、耶律楚材这样“经营”北京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7:42  内蒙古晨报

  

木华黎、耶律楚材这样“经营”北京城

  1215年,成吉思汗占领金中都燕京(今北京)。1254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在这50年间,木华黎国王和耶律楚材出任蒙古族燕京(今北京地区)长官并将其治理。

  □本报记者张昊文

  木华黎是中原汉地

  最高长官

  齐巴托说,1215年,成吉思汗占领金中都(今北京西南),之后蒙古帝国一直委派亲信长官管理燕京地区军政事务,直到1264年忽必烈元朝在旧中都遗迹东北远处新建都城,即元大都,历时50年。

  齐巴托介绍到,蒙古人占领金朝中都城之后,改中都为燕京,自此之后应称“蒙古燕京”,非“金中都”,由蒙古燕京留守兼行省长官札鲁花赤,即断事官治理,并设左、右警巡院管理民政。由于旧中都在1211年和1217年两次大火中其皇城被焚烧殆尽,金蒙之际,中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城池宫殿,已完全无复旧观,在诗人们的笔下,只见“野花迷辇路,落叶满宫沟”(蒙古族诗人乃贤《金台集》)。“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魏璠《燕城书事》)。所以蒙古燕京的官邸主要集中在旧中都皇宫遗址的远郊,即今大兴一带。

  齐巴托认为,元太祖撤离征金战场前任木华黎为国王,把伐金的战事全权委付他。木华黎遂改置中都为燕京路大兴府,1223年其死后,国王之职由他的后裔代代相传。所以说,木华黎家族是中原汉地(包括蒙古燕京地区)的最初最高的军政长官和统治者。

  北京大兴区始于元

  齐巴托指出,北京大兴区就是元代燕京路大兴府。大兴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定为国都;改燕京析津府为永安府。贞元2年(1154年),改永安府为大兴府,隶属中都路。随后,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

  齐巴托介绍到,这里有元代晾鹰台,也经常举办“飞放”、“诈马”、“殪虎”等活动。其建于元代,据明清时记载,晾鹰台“台高六丈,径十九丈有奇,周径百二十七丈。”晾鹰台也是元、明、清帝王在南海子行围打猎的重要场所。在捕猎活动中,猎鹰经过紧张、激烈地搏斗,周身汗下,有时又遭到风雨的侵袭,要让猎鹰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晒干毛羽,得到休息。所以这里得名晾鹰台。还有元、明、清封建王朝在北京城南的一座著名的皇家苑囿南海子既南苑,史籍记载金章宗曾到大兴县黄村镇南天宫院一带进行射猎活动。金章宗时,还将近郊划分为若干“围场”分拨诸王射猎。这可能就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皇家苑囿的雏形。元代时,由于蒙古族历来重视骑射,更把这一带当做游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并开始营建苑囿,时称“下马飞放泊”。据《元史·兵四·鹰房捕猎》载:“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所谓飞放,就是封建帝王在侍卫们的簇拥下到湖沼纵放名雕“海东青”,擒杀天鹅、大雁的狩猎活动。元朝时在下马飞放泊堆筑晾鹰台、建幄殿,“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台临三海子,水泱泱,雨而潦,则旁四淫,筑七十二桥以渡,元旧也。”而经过一番营建,下马飞放泊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元朝统治者大都城南的皇家苑囿。

  木华黎善待禅学大师

  在西征期间,蒙古军攻陷宁远,著名禅学大师海云被俘。成吉思汗知道后遣使令木华黎,使“存济无令欺辱”,并问候“小长老好”,于是天下皆以“小长老”称海云。之后,国王木华黎请海云到蒙古燕京住持庆寿寺,深受蒙古贵族们的尊敬。《日下旧闻考》中就录有《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纪略》。庆寿寺也叫双塔寺,在北京西长安街上,即电报大楼西,旧时即西长安街28号。该寺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65年)。到了清代,除双塔还保存外,寺早已毁掉了,直到解放后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才拆掉双塔,今已无存。

  耶律楚材推行

  保护、任用儒士政策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命耶律楚材为河北汉地长官。其在燕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原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经济方面,通过在中原设立十路课税所,每年为蒙古政权征收到大量财赋。在政治方面,楚材既反对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民”,又限制割据各地的汉族武装地主所掌握的军、政、司法、经济权力,制定和实行了一些加强蒙古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文化方面,楚材推行了保护、优待、任用儒士的政策。

  1230年,由他奏请窝阔台皇帝后任用的十路课税正副使共20员,都是儒士。1238年,奏请在中原诸路举行儒士考试,选取儒士4030人,这些中选儒士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名臣。1262年,忽必烈就已经开始修复了琼华岛(今北海)。琼华岛山顶原有广寒殿,金元之际,被全真道徒所毁,忽必烈予以重建。在建大都期间,忽必烈就是以琼华岛的广寒殿作为行宫度冬的。1263年5月,升开平府为上都。1264年8月,元世祖颁布了《建国都诏》,决定在幽燕之地建立元朝都,命刘秉忠带领选址、设计和领导。诏上虽然还说过“改燕京为中都”,但这只是名称上的事,这“中都”治所不在原燕京遗址上,而在其东的大兴。所以,李治安《忽必烈传》也说“忽必烈本人常在冬季驻帐于燕京郊外”,而不是燕京城内,因为原金中都宫城没处可驻。如果说原中都与北京有一定的承继关系,那只是名称和燕山以南之地的继承。

  ■耶律楚材资料图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