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墙上办灯展瞻园里开饭店老祖宗文物纷纷攀亲孔方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7:55  南京晨报

  1月10日,中国青年报撰文称南京总统府众多遗址变成旅游商品商店。文章称,一进总统府大门,东西两排数10米长的朝房商铺云集,南京云锦、桂花鸭、雨花石等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店多达19家。总统府二堂的收发站,用来收发总统府核心机构的机密函件,现在已成为经营雨花石的商铺。原国民政府总统府办公楼里竟然也藏有商家。在办公楼一楼设置了一个“山寨”版的蒋介石办公室,供游人照相,旁边是一个旅游商品销售点,销售老式钟表、带有民国人物头像的扑克牌、明信片等。

  这一报道引起了南京众多市民关注。文物建筑到底能不能商业化,南京有哪些文物建筑也在进行着商业化?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东水关到中华门城墙搭起了大型灯彩

  南京城墙一直是南京人的骄傲,尤其是其中的中华门城堡,是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有市民曝料,表示有人在中华门瓮城上施工,安装大型灯彩。昨天记者也了解到,搭建灯彩确有其事。

  秦淮区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秦淮区内东水关—中华门城堡—西水关段6.7公里的明城墙已经全面贯通,但由于安全、管理、文物使用等种种原因,除了中华门城堡外,其他段明城墙一直未能使用。今年春节期间的第25届夫子庙灯会,将首次把明城墙纳入展区,举办首届明城墙国际灯会。“目前,秦淮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为这段首次向市民开放的明城墙,进行游览设施的配套建设。我们已经为下一步明城墙的全面开放做好了准备。”

  不过,这样的开发利用行为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质疑。80多岁的王老先生一直是文物爱好者,他担心大型灯彩的安装、亮化等会对南京明城墙产生影响。秦淮区文物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此次安装灯彩,是对东水关到中华门段城墙合理利用的一个举措。“安装时不会使用螺丝等破坏城墙本体,都是采用沙袋等固定这些大型灯彩。这些方法也是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考察的结果。”据悉,南京城墙能否做灯展这个问题,相关部门也多次考虑和研究过,并到西安城墙考察过。“西安城墙与南京城墙一样,那里每年都会举行灯展。而只要方案到位,整个灯展也只是持续比较短的时间,对城墙是不会有所破坏的。”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了私房菜馆

  “感觉这个会所已经很多年了,反正每次走过都觉得有点别扭,好好的一个古典园林边,搞了个不伦不类的菜馆。”昨天,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边上,“花园一号瞻园会所”的招牌,让市民张先生颇有微词。

  瞻园一直有金陵第一园的美名,从明中山王(徐达)府花园到清江宁布政署,再到太平天国幼西王府,又至国民党“中统局”的杂院,瞻园历经数次重修,已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及留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但是在瞻园南大门的西边,却开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方门,门侧是鲜艳的八个大红字“花园一号瞻园会所”,门口则是硕大的介绍该饭店私房菜源于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食单》的落地灯箱广告。

  记者从瞻园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瞻园会所那里原来是瞻园茶社,由于最近几年生意变差了,所以在2008年到2009年瞻园北扩改造中,这个茶社也摇身改成了餐饮会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饭店,跟瞻园是隔开的,不能走到瞻园里面去。但是在此用餐,是可以免费带到瞻园参观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没有明文规定,这些文保单位是否能做餐饮之用,但是专家们基本对这一做法持否定态度。文保专家、原社科院研究员季士家先生表示,建筑本身用途如果跟餐饮相差太大,就不太适宜开发。而且油烟污染一定要在开业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尤其是餐饮的明火,对木质结构古建筑来说是致命的隐患。

  夫子庙景区俨然成了一个大杂烩

  “当年夫子庙多热闹啊,我说的是意思是文化氛围最浓。”说起当年夫子庙的繁华,70多岁的穆先生依然念念不忘。他告诉记者,当年夫子庙有游乐场,各色街头艺人也曾在此一展功夫,拉洋片的、玩杂技的、演木偶戏的等等,让大人小孩饱尽眼福。这里还有京戏、扬剧、话剧、电影、大鼓、说书、评弹,各种文化艺术应有尽有……“绝对与夫子庙本身应有的文化氛围相符。走到哪里都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但是现在,说难听点就是个大杂烩,全是乱七八糟的旅游商品和说不出名头的小吃……”

  不止穆老先生一个人如此认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市民都表示“夫子庙确实少了文化气息,完全被商业气息掩盖了”。据悉,夫子庙遗迹是南京市文保单位,而整个景区中,还有江南贡院这个省级文保单位。但是这些文保单位完全被各式各样的店铺掩盖。

  省文物局:保护和利用要相辅相成

  古建筑究竟应该怎样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呢?江苏省文物局李明昌处长表示,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要让它为公众所用,服务于百姓。所以在文物保护进行到一定程度,都是要对外开放的,要达到一定的利用率。“如果只保不用,意义何在?而且只保护,不开放利用,对文物本体也不是好事。所以保护和利用并不冲突。”

  但是目前在文保单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李明昌表示在处理两者关系时,有几个要素是必须遵循的。“首先肯定是要维护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只有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开发利用。其次,在开发利用的时候,项目必须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再者,这些开发利用的获益部分,应该有一定的比例要用于文物本体的保护和维护。”李明昌表示,虽然有这样的准则,但是都没有明确的数据,“这些年,我们主要是强调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如今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一步就是要研究保护和利用究竟该如何进行,相信以后一定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的。”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徐湖平:

  文物不走市场死路一条但要有个度

  《文物保护法》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到底怎样利用才算合理利用呢?是进行商业开发来养文物,还是大门紧闭“关门保护”呢?“文物不走市场、不与市场结合是死路一条。”南京博物院原院长徐湖平告诉记者,文物与商业化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游客有这样的需求,比如到一个文物景点,游客肯定想购买一些与文物相关的旅游纪念品、有文化气息的文物仿制品等,这既能给游客带来美好的回忆与享受,也能给文物景点增加一些效益,来弥补文物保护经费的不足,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徐湖平以自己当年所在的南京博物院为例,南博其实也有一些商业设施,卖一些文物书籍、文物复制品、文房四宝、书画等,同时还有一个装饰得古典优雅的茶社,这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带来非常好的观赏享受。“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度、一个是质。”徐湖平表示,文物部门商业化,不宜太乱、不宜太杂,不能搞得像个大市场一样,吃喝玩乐、卖些低档的大路货。这就需要文物主管部门能够做好监管,掌握好其中的分寸。“我当时在南博的时候,这些商业设施都是自己经营的,也有许多人想来承包,搞各式各样的经营开发,都被我拒绝了。”徐湖平表示。

  作者:成岗 刘磊/来源:南京晨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