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条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8:12  南方日报

  

三条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1月9日,黄华华省长(右二)、朱小丹副省长(右三)和宋海副省长(左二),以及刘志庚书记(左一)等参观东莞市毛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曾强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万全)1月9日,省委、省政府在东莞市大朗镇召开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总结近年来全省专业镇发展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并对“十二五”时期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省领导汪洋、黄华华、朱小丹、宋海等出席会议。

  省长黄华华在会上说:“真了不起!我看大朗的毛织业,走出了一条逆势上涨之路。大朗经验告诉我们,既要培育新兴产业,更要重视在现有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传统产业市场空间广阔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黄华华在讲话中认为,大朗镇转型升级三条经验值得全省推广。他说:“大朗这个镇非常不简单,毛织业是最传统的产业,结果它不仅提高了,还产生了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

  黄华华说,大朗六大措施强力推进毛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成功地化危为机,逆势发展,非常鼓舞人心。大朗经验很宝贵,最主要的是抓住了自主创新。

  他说,大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有三个宝贵经验:

  一是政府出钱补贴购买数控织机,掀起了一场以设备升级带动产品设计研发升级的生产与科技革命。原来大朗的毛织机比较“土”,通过这次把这些老机器基本都淘汰了,政府补贴企业购买进口数控织机,通过设备升级带动产品与科技研发升级,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大朗的毛织品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毛衣了,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有毛织品上市,夏天也可以穿羊毛衫织品、时装品。大朗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销售。目前,全镇企业使用数控织机数超过1万台,可节省劳动力近8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20倍。

  二是创新品牌创建模式,大力创建“大朗”区域国际品牌,完成了“大朗”图形商标及VI系统的设计制作,毛衣年销量超12亿件,全球平均每五个人中拥有一件大朗毛衣。

  三是通过产学研结合延伸产业链。大朗镇的数控织机,三年前还靠进口,最近三年大力引进生产数控织机的企业,现在大朗自己就能制造数控织机了。“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大朗这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转型升级既要培育、引进新兴产业,更要重视在现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上更新换代。

  黄华华说,大朗虽然是一个镇,但很多县都比不上大朗镇。大朗总人口有5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他们本身也把大朗作为一个中等城市来建设。这么大一个镇,如果还是过去小镇的权力,要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东莞已经把县级的权力放给大朗镇,这是正确的。要激发镇政府创新的活力,把经济管理权限下放。

  在现场会上,大朗荣获专业镇建设先进单位和省“双提升”示范专业镇称号,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被评为先进个人。

  会议代表参观考察了大朗镇行政(产业)服务中心、东莞市毛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朗现代信息服务创意产业园。

  ■新闻背景

  大朗转型升级六措施

  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在1月9日的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上作了获奖发言。

  他说,大朗镇是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以大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整个产业集群的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

  大朗通过抓创新促转型、融两化促升级、建平台促服务、延链条促研发、聚要素促协作以及强帮扶促环境等六大举措,使毛织产业集群呈现了信息化与毛织业高度融合、技术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集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尹景辉说,2008年3月,汪洋书记到大朗视察时指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调整。”

  尹景辉说,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大朗紧紧抓住被列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的机遇,把创新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灵魂,实施六项措施,加快推进毛织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大朗毛织业实现逆势上扬,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毛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基础上,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毛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毛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