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华裔身份被盗欠债 申请信用卡遭拒揭两年前中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10:4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加拿大卡加利一华裔男子,月前发现自己的身份被盗用。歹徒利用他的身份以不法手段,成功申请一张签账额高达1.5万加元的信用卡,两个月内冒签逾7千加元的卡数,但他得悉此事时,已是两年后的事。

  居住在卡城、不愿意出镜的李先生是一个商人,他说个人信誉一直良好,准时付清卡数。他发现身份被盗用是在去年11月,当时他申请一张签账额较低的信用卡被拒。李先生对《星岛日报》说:“我拥有一张白金卡多年,由于它的各类优惠在另一张信用卡也能提供,因此就趁(该卡)到期,申请一张同公司免年费的信用卡,不料信用卡公司拒绝批核。”

  他表示,自己信用并非那么差,所以不明白申请为何被拒。于是他到两家加国的信贷数据库公司查核,才惊讶地发现,2008年5月时,有人以他的身份申请一张1.5万加元、属一加国大型超市辖下的信用卡,而该卡的邮寄账单地址,是在魁省圣罗兰市(Saint-Laurent),这地址2008年5月才注册,同年12月取消,而该卡最后签账日期是2008年7月,尚欠7400多加元,现已成为坏账。

  李先生深知不妙,随即要求信贷数据库公司调查事件。他有同一张卡,但签账额只是1千加元,万万想不到会有另一张卡。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此类手法非常典型而且纯熟,骗徒似乎懂得银行及信用卡公司的运作模式,甚至可能曾经从事这行业,并说:“同一张卡,若最高签账额不同,都会有不同号码,申请人只要能回答一些私人问题,就有权把某一张新卡及账单寄到另一个地址。通常对于一个信用良好的顾客,信用卡公司都给予多一点宽限期,大约3个月才会‘cut卡’。”

  这位负责人劝吁消费者,即使平时不使用某张信用卡,都要隔一两个月翻查结余。

  李先生仍等待信贷数据库公司的调查结果,希望可以“洗底”。但他承认,从前对于保障个人数据不算特别小心。他说:“信用是一世跟随的,无啦啦搞到好麻烦。如果我不是申请另一张卡,这件事我就一直不知。我不算小心,但一直也相安无事,警惕性自然低。”(郭康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