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州区潞河医院成功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疾病检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14:25  北京卫生局网站

  2010年12月21日,通州区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首例“胶囊内镜”检查,截止2011年1月10日,已成功应用该技术完成了2例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开创了京东地区小肠疾病检查的新里程,为京东地区广大胃肠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杨先生是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的第一位患者,他慢性腹痛反复发作两年多,胃镜、肠镜、钡餐等所有胃肠道的常规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病变,每次腹痛发作都只能对症治疗,这让他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于是潞河医院消化内科徐宝红主任推荐他做“胶囊内镜”检查。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肠全段存在炎症性病变。现有的胃镜和肠镜仅能检查胃部以上和大肠以下的消化道,而两者之间长达五六米的小肠一直是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检查填补了小肠检查的空白,成为小肠病变最直观的检查工具。

  “胶囊内镜”全称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实际上相当于一台装有电池的微型无线数码摄相机,外形更像一粒放大一倍的感冒胶囊。检查过程具体如下:患者在医院穿好一件外套,外套上配备有微型接受器,然后喝一口水将花生米般大小的“胶囊内镜”咽到肚子里。“胶囊内镜”随着胃肠道蠕动前进的同时,以每秒拍1至2幅图像的频率从不同角度对胃肠道进行拍摄,拍摄的同时这些照片文件以无线方式发送到佩戴在患者身上的接受器中。“胶囊内镜”进入患者胃肠道12至24小时后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患者将装有接受器的外套送还医院,医生根据接受器里的彩色照片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胃肠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胶囊内镜”的设计原理及设备特点填补了常规胃肠道检查的盲区。由于小肠位居消化道中部,小肠不仅长而且游离于腹膜内,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无法通过体外检查直视小肠内部病变。因此,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远落后于胃肠道其他部位,被认为是消化道检查的最后盲区,这也一直是困扰消化界医务人员的难题,“胶囊内镜”的应用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胶囊内镜”检查适用于以下疾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小肠肿瘤、息肉、血管畸形;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肠营养吸收不良病及小肠影像学异常等。另外,“胶囊内镜”还可用于了解节段性肠炎,观察手术吻合口的情况、小肠息肉综合征的发展和某些小肠疾病的疗效。“胶囊内镜”检查也可作为正常体检项目,其临床意义在于能发现亚临床性疾病,提高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

  胃肠道检查既方便舒适,又不影响工作生活,这是广大胃肠道疾病患者长期以来的最大心愿,目前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愿望已经被变为现实。现在只要你用水轻松服下一颗“胶囊”,就可以毫无痛苦地完成全消化道内镜检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