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18个街镇试点垃圾分类 居民积极参与有望获奖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18:54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吴颖1月11日报道:卖废啤酒瓶、易拉罐、牛奶盒换点零花钱,这些曾经为上海人熟知的景象日渐淡出了生活。记者获悉,上海今年在18个街镇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试点,走街串巷的“黄鱼车”收废品将被全程物流模式的回收所取代。

  目前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约为每天10250吨,但每天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19450吨,大大超过了上海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

  同时,专项负责废弃物处置的企业却存在“吃不饱”的状态。据统计,上海地区每天混入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玻璃达500吨,相当部分的废玻璃没有进入回收利用系统。申行玻璃有限公司是沪上最具规模的废玻璃回收企业,公司负责人陆荣康表示,工厂每天处置200-300吨左右废玻璃,生产能力尚未饱和。在他看来,市民分拣意识不足,玻璃混入一般生活垃圾,给回收处置造成影响。

  而在专营闵行区餐厨垃圾处置的上海餐余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同样认为垃圾分类收运关键在于市民意识。“闵行区建立源头分类、独立收运餐厨垃圾已经近6年,只对一家餐饮企业开过罚单,说明这项措施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在今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镇、小区,将完善装修垃圾、餐厨垃圾、枯枝落叶专项管理系统,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辅助分拣、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物流模式。

  市容部门将倡导居民在家里将日常垃圾按照厨余果皮和其他垃圾分类,尽量将可回收的废品纳入回收系统。试点街镇会设置有害垃圾、玻璃、破旧衣物专项回收容器,开展专项回收。

  届时,各个试点区域将计量统计,实际垃圾减量效果好的物业企业会获得奖励和补贴,承担分拣工作的保洁员和积极参与分类投放的居民也有望获得补贴和奖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