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妖魔山传说”等列入乌市沙区首批非遗名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00:24  亚心网

  亚心网讯(记者 秦金俐)妖魔山的故事、叹为观止的微雕及剪纸技艺……近日,乌鲁木齐市沙区将这些民间传说和技艺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妖魔山传说”等列入乌市沙区首批非遗名录
一棵0.5厘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着一只熊猫。亚心网记者 李远新 摄 ?
“妖魔山传说”等列入乌市沙区首批非遗名录
一块不足0.5厘米的象牙上雕刻着中国山水画。亚心网记者 李远新 摄 ?
“妖魔山传说”等列入乌市沙区首批非遗名录
崔连根老人正在进行微雕创作。亚心网记者 李远新 摄

  “妖魔山的传说如今没多少人知道了,沙区惟一会微雕的老人也70多岁了,这些逐渐被人们淡忘的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太可惜了。”沙区文体局工作人员王君介绍说,为此,沙区建立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名录中除了已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的3项之外,还有“红庙子庙会”、“毛笔制作技艺”。

  据了解,沙区文体局从2009年开始对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历时18个月完成了对辖区40多个非遗项目的调查,并举办了项目论证会,邀请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本土汉文化专家赵国柱、新疆话剧团国家一级编剧程万里等五位非遗专家参与论证,最终专家选出了5个文化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目前,“妖魔山的传说”、“微雕”、“红庙子庙会”、“剪纸”已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剪纸”、“妖魔山的传说”、“微雕”已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继续阅读

  微雕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

  居住在乌市仓房沟路的74岁的崔连根制作微雕已有50多年,其作品以微小取胜,色彩鲜艳、刀法流畅简练、立体感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本人也因此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

  崔连根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丝路驼铃”和“清明上河图”3件彩刻象牙微雕作品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还有20多件作品被美国、德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

  妖魔山传说

  妖魔山传说是新疆汉文化的重要衍生品,同时也是乌市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积淀。长期以来,妖魔山流传有“西游记传说”、“周穆王与青赤二龙斗法”等种种传说,这些传说经过上百年口耳相传逐渐成型,反映了人民群众长期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信仰,同时也是当时乌鲁木齐社会情况的写照。

  红庙子庙会

  红庙子庙会是乌市民间的传统社会风俗,从清朝红庙建成时兴起延续至今。现在每年的庙会于农历四月初八起,为期三天。其间,人们到红庙烧香祈福、许愿还愿;周边商贩在山上进行商贸活动;艺术团体在庙前广场搭台义演、唱戏,成为集经济、文化、社交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